现在买新车还需要磨合吗?老司机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

家人们,提新车本来是件高兴事,可老一辈总念叨“新车得磨合”,但现在造车技术都这么先进了,真的还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吗?作为一个刚提车半年的“过来人”,我刚开始也迷糊:销售说不用刻意磨合,修车师傅又说必须注意转速,到底该听谁的?直到我翻了十几份车企说明书才发现,90%的主流品牌,像丰田、大众这些,都明明白白写着前1000公里的磨合建议。原来不是“要不要磨合”,而是“怎么科学磨合”,今天咱就把这事掰扯清楚。

现在买新车还需要磨合吗?老司机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有驾

咱先说说为啥现在的车还得磨合。您以为磨合就是发动机那点事?错啦!现在一辆车有1.5万多个零部件,就像刚组好的篮球队,每个球员都得互相熟悉配合。我朋友刚提的SUV,头两百公里总觉得过减速带颠得厉害,去4S店检查才知道,悬挂的胶套还在“适应期”,磨合期内受力变形能到15%,难怪滤震效果差。还有刹车片,新片刚开始和刹车盘接触面积只有70%,就跟新鞋磨脚似的,得跑500公里才能磨到95%,这时候刹车脚感才变得线性,不会一踩就点头。

现在买新车还需要磨合吗?老司机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有驾

再说组装工艺,现在不少高端车还有30%以上的人工组装环节,就像手工打造的家具,难免有些小缝隙需要调整。我见过一个大哥刚提车就猛踩油门飙车,结果不到三个月方向盘就有点虚位,一检查是转向拉杆球头松旷了,师傅说这种暴力驾驶让部件的“微观应力点”没释放好,故障率比正常驾驶高40%呢,心疼那大哥的维修费。

现在买新车还需要磨合吗?老司机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有驾

比起机械磨合,人车磨合其实更重要。我上周陪刚提车的朋友练手,他总抱怨刹车前半段软,差点追尾,后来才知道新车的刹车踏板自由行程和他以前开的车不一样,紧急制动反应时间都受影响。还有新能源车的动能回收,第一次开就像有人在后面拽着,得适应好几天。数据显示,新手在磨合期的事故率比熟练期高25%,大多都是因为不熟悉车辆操作。而且现在的车可聪明了,会“记住”你的驾驶习惯,我邻居磨合期总急加速,结果车一直保持“暴躁模式”,油耗比别人高了8%,后悔得直拍大腿。

那到底怎么科学磨合呢?别听那些“龟速行驶”的老说法,现在讲究“轻磨合”。转速别超过3500转就行,小排量涡轮车也能适应,不像以前非得死守3000转。负荷方面,5座车坐4个人就行,后备箱别塞太满,给车留点“喘气”的地儿。刹车磨合很关键,前300公里每次刹车多留1秒,让刹车片慢慢磨均匀,别学我刚提车时急刹,吓得后排饮料都飞起来了。

咱分阶段来,0 - 300公里先熟悉车机、刹车脚感和视野盲区,我刚开始就因为没搞清楚车机导航,绕了不少冤枉路。300 - 800公里可以试试不同路况,城市道路、快速路都开开,让车适应适应,但别长时间怠速,我同事有次等人怠速了20分钟,后来发动机有点轻微抖动,去检查说是磨合期没注意。800 - 1000公里收尾阶段,看看轮胎磨损匀不匀,听听底盘有没有异响,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还有几个老规矩可以丢了。以前说要拉高速磨合,现在电喷发动机不用啦,正常开就能让车辆自学习,我试过刻意拉高速,除了心疼油钱,没啥别的用。还有人说磨合期不能开空调,纯属扯犊子,现在空调对发动机负荷很小,反倒是压缩机也需要运转磨合,夏天不开空调简直遭罪。

科学磨合可是有长远好处的,我同事的车磨合得好,三年了发动机噪音比同款车低5分贝,底盘异响也少。通过磨合期,咱能更了解自己的车,比如有点小抖动、小异响,就能及时发现,不至于等到出大问题才后悔。

其实磨合就像和新车处对象,刚开始别太暴躁,也别太冷淡,温柔点,互相适应。花10分钟翻翻说明书,看看厂家的专属建议,这可是了解爱车的第一步。您提新车时,销售有没有特别叮嘱磨合注意事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咱一起聊聊怎么让新车越开越顺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