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又出了一张杀手锏。
9月5号,新款问界M7正式开预售,起步价定在28.8万元。一出来,市场反应那是真热烈。据官方说法,预售,仅1小时内,不可退的小订就破了10万台。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还在朋友圈里说:“准确点,43分钟破了10万台!”
这次可以说是创纪录的反应,充分证明了华为生态的巨大吸引力,再一次让大家看到了它那不可忽视的号召力。
其实,从7月底一亮相,新款问界M7就已经展现出它的“爆款”潜质。这款车整体实现了“史诗级”的升级,不光在外观设计上紧跟家族旗舰问界M9,还在尺寸和平台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车身长度和轴距都大幅拉长,轴距增加了210mm,完美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
在价格和配置方面,新问界M7就像一把利刃,精准出击,目标直指理想L7和L8这两款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新问界M7硬扛三家,难不成理想还得“挨打”?
2023年,理想汽车的老大李想在微博里总结时提到:“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推出和市场操作,直接把理想ONE打得差不多了,我们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强的对手。”现在,经过史诗级的升级,新款问界M7的战术目标变得更明了——就是精确匹配理想L7和L8的位置,全面压制它们。
这场围剿主要表现为产品布局上的“镜像式”对照。新款问界M7在尺寸方面跟理想L8差不多大,而且还拥有更长的轴距,提供五座和六座两个核心版本,基本覆盖了理想L7(大五座)和理想L8(六座)的主要市场需求。
在价格方面,问界的“近身追击”手法显得更为精准。
增程五座版:新问界M7的三个版本预售价格分别是28.8万、32.8万和34.8万元;与之相比,理想L7对应版本的价格则是30.18万、32.98万和35.98万元。
增程六座版:新问界M7的预售价格是30.8万、34.8万和36.8万元;理想L8对应的价格则是32.18万、34.98万和37.98万元。
可以看出来,新问界M7的三款车型价格都比理想L7L8要便宜,且价格差距还挺巧合的(见上图)。
不过,新问界M7的做法可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仔细看看配置,就能发现,这并不只是单纯地降价,而是问界走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配置策略。
就拿1.38万元的入门版差价来说,它的主要差异在于底盘那块硬件。理想L7L8的全系都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架,而新问界M7的入门款可是没有这个配置。再说高配车型的1.18万元差价,也是因为理想配备的是21英寸轮毂,而问界M7标配的则是20英寸轮毂,另外还提供一个万元的选择去装21英寸轮毂。
除去那些硬件上的差别后,两边实际的价差大概就只有1800元左右。问界真正想做的,是把那些用户感觉不明显或者没什么必要的“标配”部分的成本给剥离掉,反而把钱花在自己更擅长,也更贴近用户日常需求的核心功能上。
为了让这种“差异化竞争”看起来更有说服力,问界M7可是拼了,全系都配备了四驱系统,特别是入门版就配上了搭载舱内激光视觉的ADS4增强版。而在中高档车型上,还提供了超过300公里的超长纯电续航,真是诚意满满。
这些配置一一直戳用户的痛点——动力更猛,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更给力,平时用起来也更实惠。
在娱乐配置方面,新问界M7表现得挺灵活的。理想的L7L8高配专属后排娱乐屏,在新问界M7上,不光高配车型是标配,还为中低配版本提供了价格在6000到8000元之间的选装选项,给用户留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像高配车型那样硬性绑定。
值得一提的是,新问界M7还推出了纯电版本,起售价是32.8万元,基本都是高配的Max版本。六座车型总的来看,价格比理想i8要稍微贵一些,但差距也不大。这也意味着,新问界M7的纯电版有望和理想i8一较高下。
就是说,问界M7这辆车,实际上已经和理想L7、L8,还有i8形成一种一挑三的局面了。
新问界M7不仅展示了“以一敌三”的产品实力,同时作为“后来者”,定出了个“贴身肉搏”的价格,而不是用低价去颠覆市场秩序的那一套套路。这也能看出,新问界M7的能力,不仅仅是性能,更是品牌的底气。
全方位的问界M7结合华为强大的品牌实力,完全有能力在市场上掀起一番变革。
新款问界M7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市场震荡,除了它精准的对标策略,更在于它终于蜕变成了“完美版本”,而且还握着华为这块金字招牌。这两点合在一起,完全具备了搅动市场的绝对实力。
问界M7本身呢,是个特别善于“逆境突围”的选手。到2023年,它曾经一个月的销量不到一千台,掉入了低潮。但在同年的8月份,经过升级改款,精准锁定大五座细分市场,外观和内饰都弄得更时尚,还搭载了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立马就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单月销量一度冲上快要三万辆的高峰。
不过得承认,那会儿的成功,基本上是在一副“不完整的牌”下挣来的。从底层架构来说,之前的M7可没用和旗舰M9一样的“赛力斯魔方平台”。这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车身尺寸——5020mm的车长,轴距却只有2820mm,比起同级的理想L8(车长5080mm,轴距3005mm),空间表现就显得不足,不够给力。
这也让M7不得不靠着五座布局的差异化和走更实惠的路线来参加市场角逐。余承东之前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订单里,五座版本的比重高达81%。
如今,经过升级的新款问界M7彻底摆脱了旧平台的限制,焕然一新。
要是说产品能力的完善代表了“硬实力”的重新夺回,那么华为以及鸿蒙智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绝对算得上是无敌的“软实力”了。
问界的产品线给了个挺有说服力的例子,今年新推出的问界M8,尺寸和智能配置几乎跟旗舰的M9不相上下,核心竞争力差不了多少,可价格却比M9多出了十万块左右。
按照传统汽车市场的习惯来讲,要是两款性能差不多的车型差价差距悬殊,价格高的那款销售往往会受影响。但问界M8一推出,M9的销量还是保持在每月过万的水平,表现得挺稳的。这里面表达出的意思很明确:选问界和鸿蒙智行的消费者,不光是在考虑产品的实力,更是在为高性价比买单。
这正是新问界M7最让人心里发慌的底气所在。它可能算不上市场里配置“拼得最凶”的那一款,价格也没能和理想直接比拼到碾压的程度。但一辆没有短板的“全能”M7,结合华为背后强大的品牌势头,它拥有的实力,足以“逼近”理想,甚至有能力彻底改写整个市场的格局。
写在最后:
到43分钟卖出10万台,这数字一出,与“30万级中大型SUV”这个市场的激烈角逐相结合,背后释放的能量可是让整个行业都为之震惊呀。
这组令人震撼的数据,早就超出了市场对一款热门新车的期待。消费者用实实在在的金钱证明了华为鸿蒙智行在品牌、技术和生态方面的巨大魅力。很明显,目前的购车热潮,不光看产品性能和性价比,更看重的是背后的强大品牌实力和完整的生态体系,这才是点燃市场热情的真正核心。
新款问界M7的亮相,不仅意味着一款爆款的出现,更代表着竞争格局的全面升级。30万级别的SUV市场,将从传统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式的舒适体验,转向激烈的智能科技比拼,最终会演变成品牌影响力和生态体系的终极角逐。可以预料,未来的市场竞争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而由“完整型”问界M7掀起的行业洗牌,也已经拉开了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