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这盘棋,下得挺有意思。
每次攒新车,都先抛个概念版出来,把人胃口吊得老高。
可你晓得不?
真等到量产款出来,往往让人咂摸出点不对味儿。
就像盼了好久的涮羊肉,端上来发现麻酱没给足,总觉得缺了那么股子劲儿。
就说最近露脸的风云T9i吧,这车前身可是风云E06概念版。
那会儿北京车展一亮相,啧啧,那叫一个抓人眼球。
结果咧?
量产版照片一出,我寻思这真是一个娘胎出来的?
设计师估计也挺泄气,点子是好的,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先聊聊这名号。
从E06到风云T9i,这名字改的,活像把一个躁动的摇滚乐队,硬生生改成夕阳红合唱团。
当然哈,这是开玩笑。
毕竟之前风云A9L也闹过这茬,临阵磨枪改名,搞得大伙措手不及。
所以说,风云T9i这名头,现在盖棺定论还早了点。
再说说这皮囊。
概念版的头灯,那是棱角分明,精气神十足,像只蓄势待发的猎豹。
量产版呢?
圆润了不少,再搭上缩水的雾灯框,整个前脸就温吞水了,少了那股子狠劲。
侧窗和A柱的交汇口,概念版顺溜自然,量产版嘛,直接抄了星途瑶光的作业,多了个上扬的小尾巴。
你说磕碜吗?
倒也不磕碜,就是少了点自个儿的魂。
车身侧面倒还凑合,基本沿袭了概念版的骨架。
可后挡风玻璃的收尾设计,就有点可惜了。
概念版的无边框车门,那叫一个风骚。
量产版为了实用性,换成了有边框车门,观感自然就打了折扣。
隐形式行李架的加入,也让车身侧面看起来更臃肿了。
设计师肯定也想搞无边框车门,但本钱、安全,各种条条框框一摆出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还有个地儿,我个人觉得挺惋惜的,就是一体化的玄色包围。
概念版用的是灰黑双拼,层次感更强。
量产版改成玄色通体,虽说更禁脏,可视觉效果确实不如前者。
至于屁股,目前还没瞅见实车谍照。
可之前流出的T29编号的E06尾部图显示,尾灯这些细碎地方基本和概念版一致。
看来设计师还是想尽可能挽留一些概念版的基因。
不过说回来,现在瞅见的这些照片,八成也就是效果图或是油泥模型。
真正量产的版本,没准还会有细枝末节的调整。
所以,还是得等真家伙出来才能下定论。
内饰方面,现在更是两眼一抹黑。
连个谍照都没见着,也不知道量产版会保留多少概念版的巧思。
可瞧着外观这调整幅度,内饰估计也得跟着动刀子。
动力方面,之前盘算的是纯电和增程版。
可现在看来,没准要改道插电混动。
至于车身三围,概念版给出的4.82米车身长度和2.92米的轴距,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说到这儿,我就想问一句:为啥概念车总是那么勾人,量产车却往往差强人意?
莫非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依我看,这背后其实门道不少。
打头阵的,是银子的掣肘。
概念车可以不惜血本,追求顶格的设计。
可量产车不行,必须掂量着钱袋子办事。
一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最终只能忍痛割肉。
接下来,是技术的梗阻。
有些概念车的设计,在技术上很难落地。
或者即使能落地,费用也会高得离谱。
再有,是规章的限制。有些设计,可能不符合安全条例,或者环保条文。
当然,还有市场需求的考量。
概念车可以天马行空,但量产车必须摸清顾客的脉搏。
有些设计,可能过于先锋,不合大众口味。
所以说,从概念车到量产车,是一个妥协的流程。
设计师必须在钞票、技术、规矩、市场需求这些因素之间找到平衡点。
可关键是,这种妥协往往会丢掉概念车的精气神。
量产车变得更加平庸,没了那股子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其实,消费者也体谅这种妥协。
毕竟,大伙都晓得,概念车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
可问题是,这种妥协是不是可以少一点?
能不能在银子、技术、规章这些因素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保住概念车的灵魂?
毕竟,大家翘首以盼的,不单单是一辆能跑的车,更是一辆能让人怦然心动的车。
所以,奇瑞这回的风云T9i,最终会以啥样的姿态亮相?
是艳惊四座,还是泯然众人?
咱拭目以待。
但愿这回,奇瑞能给咱带来些许惊喜,而不是败兴而归。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概念车只是一个水中月镜中花。
仅从眼下露出的蛛丝马迹来看,风云T9i的量产版,像极了一个被岁月打磨得没了脾气的年轻人。
起初怀揣梦想,意气风发,可最终还是向世俗低头,变得八面玲珑。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结于成本控制时,有没有忽略设计师的无奈和消费者的期许?
或许,汽车厂商应该更加看重设计,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保留概念车的精髓。
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辆好看的车,更容易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