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私了!"保时捷撞人后续,摩托佬硬气发声,肇事者身份不一般
这事儿,真让人心里堵得慌。
五一假期,本该是放松开心的日子。
可就在5月2号,宁波四明山上,一声巨响,划破了山间的宁静。
一位摩托车小哥,规规矩矩地骑着车,享受着山路骑行的乐趣。
谁承想,后面一辆黑色的保时捷,猛地加速,违法超车。
“砰”的一下,就把摩托车给撞飞了。
小哥连人带车,直接摔进了路边的排水渠。
万幸的是,头盔质量过硬,保住了头部没事。
但全身多处擦伤,又疼又麻,胳膊都抬不起来。
想想都后怕,要是没戴头盔,后果简直不敢想。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比撞车本身更让人火大。
那保时捷司机,从车上下来。
第一反应不是冲过去看看伤者怎么样,有没有生命危险。
他竟然径直走到自己车屁股后面。
蹲下身子,开始捣鼓车牌。
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块黄色的牌照给卸了,随手就扔在地上。
然后,麻利地换上了一块蓝色的牌照。
整个过程,被后面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拍得一清二楚。
这操作,把围观的人都看傻了。
这是什么路数?当场毁灭证据?还是想隐藏什么?
面对大家的质疑,司机轻描淡写地解释。
说是开太快,路滑,刹不住,不小心撞了。
绝口不提自己是不是在飙车。
旁边有别的司机看不下去了,说当时保时捷、摩托车还有另外一辆车,速度都非常快。
现场群众赶紧报了警。
受伤的摩托车小哥,也被送去了医院检查治疗。
这视频一传到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网友们气愤啊,这保时捷司机的行为太嚣张了!
撞了人不想着救人,第一时间居然是换牌照?
这里面绝对有猫腻!
各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这司机是当地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钱有势。
有人说,他是“天龙人”,背景不一般,以为能摆平一切。
甚至有人扒出,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前科”,所以才这么怕车牌被记录。
一时间,关于司机“身份不一般”的传闻,甚嚣尘上。
很快,宁波交警发布了官方通报。
确认了肇事司机姓周。
事故原因,是周某驾驶小型轿车,违法超车,与何某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
造成了摩托车驾驶员何某受伤。
通报很及时,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周某,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他这当场换牌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后续的时候,更劲爆的消息来了。
一份疑似受伤骑手和他朋友的聊天记录流出。
记录里,有人可能出于“好心”,建议小哥考虑“私了”。
毕竟,对方开的是保时捷,可能赔偿会很爽快。
但受伤小哥的回应,掷地有声,透着一股子硬气。
他说:“舆论压力大了。”
意思很明确:这事儿闹得这么大,全国人民都盯着呢,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他还说:“不能私了。”
这三个字,简单直接,却分量十足。
透出的是一个普通人,在遭遇不公和可能存在的“特权”面前,选择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他也提到了,要等五一假期结束后,交警大队的正式处罚结果。
这态度,赢得了网友们的一片叫好。
是啊,有些事,真的不能“私了”。
尤其是在这种,对方明显有错,还试图耍小聪明,甚至可能隐藏着更深问题的事故里。
一旦“私了”,或许能拿到一笔赔偿。
但真相呢?公平呢?那个被当众换下的车牌,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如果轻易放过,是不是就等于纵容了这种嚣张气焰?
这起发生在宁波四明山的事故,不单单是一起交通事故那么简单。
它折射出的,是一些人骨子里的傲慢和对规则的漠视。
那位周姓司机,在撞人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关心伤者,而是去处理自己的车牌。
这种冷静和熟练,让人不寒而栗。
这背后,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操作,也可能是一种有恃无恐的心态。
他或许觉得,只要把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抹掉,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或许忘了,现在是信息时代,到处都是眼睛,到处都是摄像头。
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人心的向善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受伤骑手的坚持,一句“不能私了”,是对这种傲慢最有力的回击。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面对强权和潜在的不公,普通人并非只能选择妥协。
舆论的关注,法律的威严,都是弱者可以倚仗的武器。
这件事也提醒每一个开车上路的人。
方向盘握在手里,握住的不仅是车辆,更是对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责任。
遵守交通规则,是最基本的底线。
出了事,坦诚面对,积极处理,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任何试图掩盖、逃避、耍小聪明的行为,最终都只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类似这样,开着豪车,行为嚣张,出了事试图用“特殊身份”或手段摆平的事情,我们听说的还少吗?
远的不说,就说几年前,一些城市也曾曝出过“我爸是XX”之类的狂言。
还有那些醉驾肇事后,找人顶包,或者利用关系试图逃脱法律制裁的案例。
比如曾轰动一时的某地富二代飙车撞人案,事后其家人的种种“公关”行为,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感。
还有一些被曝光的视频里,豪车司机违章后,态度蛮横,甚至辱骂殴打交警或路人。
这些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根源可能在于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后,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们觉得,金钱和地位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法律是用来约束普通人的,而他们,似乎拥有某种“豁免权”。
这种特权思想,加上有时候监管上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者处理过程中的某些“弹性”。
让一些人产生了“犯错成本不高”的错觉。
他们习惯了用钱解决问题,习惯了走关系,习惯了被特殊对待。
于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第一反应不是承担责任,而是如何规避责任。
就像这次换车牌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心虚和试图逃避的表现。
但他们忘了,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
规矩是给所有人定的,不是有钱有势者的选择题。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法律的天平也越来越倾向于公平。
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话放在今天,依然有千钧之力。
别以为做点小动作,就能瞒天过海。
行车记录仪拍下了过程,围观群众的眼睛看到了事实,网络舆论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力量。
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张无形的网。
任何试图挑战规则、践踏公平的行为,最终都难逃这张大网的捕捉。
那位保时捷司机,无论他的“身份”到底有多“不一般”。
在法律面前,他首先是一个交通肇事者。
他需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为受伤的骑手负责。
而那个被他匆忙换下的黄色牌照,到底意味着什么?背后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我们期待宁波交警能够给出一个公正、透明的处理结果。
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细节,也不冤枉任何一个人。
给受伤的骑手一个交代,给关注此事的公众一个交代。
更要用这个案例,再次警示那些心存侥幸的人:
路,要好好开;人,要规矩做。
别等撞了南墙,才想起后悔。
那时候,可就真不是“私了”能解决的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