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显示车辆已到达,却在1公里外让我取消订单""司机以不认路为由拒载,重新叫车多等了20分钟"——这些网约车糟心体验即将在广州成为历史。近日,《广州市出租汽车车容车貌及驾驶员服务规范》正式出台,首次将网约车纳入统一监管体系,从接单到结算全流程划定服务红线。
新规出台背景:网约车乱象催生统一管理
广州出租汽车行业长期存在"巡游车+网约车"双轨制管理差异。原《广州市巡游出租汽车车容车貌及驾驶员服务规范》仅覆盖传统出租车,而2021年国家修订的《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已明确将网约车纳入标准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交通服务热线受理的网约车投诉占比显著攀升,主要集中在司机拒单、虚假定位、乱收费等痛点。
新规的出台填补了制度空白。随着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占全市出租汽车客运量比重超六成,建立统一服务标准成为必然选择。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整合21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对两种业态实施"同标管理"。
核心条款解读:四大场景保障乘客权益
订单确认环节:严禁司机以"不认识路""太远了"等理由诱导乘客取消订单。违规者将面临平台扣分处罚和交通部门约谈,情节严重者可能被暂停运营资格。
接驾等候环节:明确规定司机必须实际到达约定地点才能点击"已到达",彻底解决定位漂移问题。若乘客迟到,司机需在平台规定等待时间内保持联系(通常为5-10分钟),不得擅自离去。
行程服务环节:要求驾驶员使用标准文明用语,并配备普通话、粤语及简单英语服务能力。规范附录特别提供中英文对照服务用语,如"Please fasten your seat belt"等标准化表达。
费用结算环节:禁止司机私自添加高速费、停车费等附加费用,必须通过平台生成电子发票。违规加价行为将被视为"未按约定标准收费",乘客可拒付超额部分。
维权指南:遇到违规行为怎么办
即时留存证据是关键。通过平台APP投诉时,需同步提交行车轨迹截图、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材料。对于拒载、绕路等严重违规,可拨打广州12345热线或通过"广州交通"微信公众号提交行政投诉,处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若涉及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乘客可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26条主张赔偿,平台需先行垫付治疗费用。建议全程开启行程录音功能,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最有效的举证方式。
专家视角:新规实施的关键挑战
交通运输法律专家指出,新规落地需破解三大难题:一是平台数据需实时同步至政府监管平台,目前部分企业数据接口尚未完全打通;二是乘客取证意识薄弱,建议在APP内增设"一键举证"功能;三是跨平台投诉处理机制待完善,当涉及聚合平台时容易出现责任推诿。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建议建立"红黑榜"制度:对服务质量达标的司机给予派单倾斜,对多次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这种"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共治模式已在上海试点取得成效。
行业趋势:规范化发展进行时
对比各地管理经验,上海通过车辆轴距、配置等硬件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昆明则建立驾驶员信用档案。广州新规更侧重服务流程标准化,预计将促使30%不合规运力退出市场。
当城市出行进入"服务为王"时代,每一次规范升级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回应。正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所言:"乘客的五星好评,才是行业最好的通行证。"您最近一次网约车体验打几分?欢迎留言分享您的出行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