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市面上SUV价格可以说是俯冲式下降,但你要我说,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家真拿价,还不一定让人觉得败家。
我记得前天,跟修理工聊了聊新款车型。他唯一说的:你要是真讲究皮质、配置,好车这价格还真算合理。我当时脑袋一定转到是不是买得太早、太贵了?但也知道,这早鸟价其实就是厂家试水、市场试探,没有那么咸鱼翻生的意思。
这次传祺这个价格,确实比预售价低了3万左右(估算,样本少)。一开始我还以为哇,好像打了针鸡血,结果仔细琢磨,这其实也没啥硬仗。因为——
一台长宽高接近5米、多达20多项豪华配置,实际上就是在和市场上差不多的高端中大型SUV拼配置战——配置越高,成本越高,但你真能拿到的价值,往往和钱成正比;反之,也可能是厂商压不住成本,转而用低价策略挤掉脖子里的肉,而让消费者多掏点心。
碰巧我刚才翻了下我那堆旧笔记,里面写的豪华感我一直觉得,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做工细节。比如座椅缝线、用料厚实度,都是肉眼可见的差异。而传祺S9乾崑的内饰用料,虽然我还没开过,听同事说:皮布料不错,整体档次感拉满。嗯,但要我打个比方,豪车里那种真的很软很厚的包层感,同级别车也就两成工艺能达到,剩下的多半是走形式。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真能在豪华档次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点吗?还是只是买个看得过去的样子,实际用料还差点?
我一直想知道,传祺的这套智能驾驶,是不是比别家多一点肉?也就是说,ADS 4 Max的识别能力——用机器人的感知器料,真正是否能做到全天候、全场景的自主辅助?买车时,最怕的就是——自动驾驶那一套其实是纯粹的感觉辅助,或者,说白了,能识别的范围还自己都心里没底。
有人问:这价格到手后,后续养护、保险,压力大不大?我觉得,估算一下,百公里油、电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大概在一块钱以内,焦虑症患者可以不用太担心。毕竟,一辆车返还的体验感——从驾驶到乘坐,真的是成本费用之外的买点。保养成本,还是要打个个弹冠相庆的比方,它的零配件,像刹车片、轮胎,和普通车差不多,可能贵个五六百块,但也不会天价。
那我忍不住要问——这车用下来,能跑几年?打个比方,工厂出厂的车,一年总跑个2万公里,到后期,性能能不能还吃得消?我猜:盯着车况、维护得好,能用个5年以上,前提是没有想当然忽视。
我还记得,有朋友(销售)说:新车型出来,最怕的,就是‘不够用’。其实心里也想:我买个新车,难免担心后续折腾,比如:换个电池、换点零件,是不是越维护越亏。可又觉得,汽车这个东西,新技术多,真是越用越聪明——我还挺喜欢那种逐步升级的感觉。
对比两个品牌,同价位/同类车型,我倒比较喜欢传统品牌的成熟底盘调校,虽然科技感可能不及萌新科技,但耐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现在这些新科技更像锦上添花,不一定说必需,但懂得用,心里有底。
我相信,这次价格调整一定会吸引不少潜在用户。你们觉得,这样的价位还能接受吗?真心喜欢的人,是不是都在折磨自己究竟值不值?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其实汽车的体验,除了门面之外,最关键还是用在生活中的点滴。‘安全、舒适’,这些看似大词,但每天开车上班,能感觉自己心里少点担心、多点享受,这个感受,真比那什么未来科技重要。
我还没想过,可不可以用到底谁能安稳度日这句话,来比喻车的耐用?也许,真正的好车不一定是最贵的,但能陪在你身边,才是真正的价值。除了科技配置、价格之外,平时的细节打磨、售后服务,才是衡量一款车是不是真能用。
这么看,传祺这次有点像是在拼诚意——要不然,怎么还能在价格上打个折?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