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

中国电动车出海遇阻:英国补贴政策为何“排外”?

最近,英国政府搞了个大动作,宣布从2025年7月开始,拿出6.5亿英镑补贴电动车。

乍一听是好事,毕竟买车能省几千英镑,谁不乐意?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但仔细一看,这政策有点“挑食”——中国造的电动车,基本被排除在外。

英国交通部长莉莲·格林伍德直接放话:“在中国组装的汽车,我们不认为有资格享受补贴。”这话说得够直白,就差没把“不欢迎中国车”写在脸上了。

中国电动车卖得太好,动了谁的奶酪?

这两年,中国电动车在海外市场就像开了挂。

比亚迪、名爵、奇瑞这些品牌,销量蹭蹭往上涨。

就拿比亚迪来说,2024年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2025年更猛,前6个月海外销量直接干到47万辆,比去年全年还多。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在欧洲市场,中国电动车更是势如破竹。

德国是传统汽车强国,可比亚迪在那儿销量暴涨824%;英国市场更夸张,同比增长408%,单月销量突破3000辆,6月甚至卖到4583辆,同比翻了5倍多。

这势头,换谁看了都得慌。

欧洲车企心里肯定犯嘀咕:“再这么下去,我们的市场份额岂不是要被中国车抢光了?”

补贴政策背后,藏着什么小心思?

英国这次补贴政策,表面上是为了推广环保车,实际上却设了不少“门槛”。

比如,车企必须符合特定的碳排放标准,而且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不能超标。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听起来挺合理,对吧?

但仔细琢磨,这些标准明显是针对中国车企的。

中国电动车在技术和价格上都有优势,尤其是性价比,比欧洲本土品牌高出一截。

英国消费者也不傻,同样的预算,能买到续航更长、配置更高的中国车,干嘛非得选贵的?

但英国政府这一招,直接让中国车“享受”不到补贴,变相提高了购车成本。

比如,原本能省3750英镑,现在没了,消费者一算账,可能就转向欧洲品牌了。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买车人的小心思:实惠才是硬道理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最关心什么?

无非就是价格、续航、配置、售后。

中国电动车在这几方面都挺能打,尤其是价格,比欧洲同级别车型便宜不少。

举个例子,比亚迪在欧洲卖的车型,续航500公里以上的,价格可能比大众、宝马的同级别电动车低20%-30%。

消费者一看,性能差不多,价格更便宜,自然愿意掏腰包。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但现在英国政府这么一搞,补贴没了,中国车的价格优势就被削弱了。

消费者心里肯定犯嘀咕:“本来能省几千英镑,现在没了,是不是该等等看?”

中国车企如何破局?

面对这种“排外”政策,中国车企也没坐以待毙。

比亚迪、名爵这些品牌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工厂,比如比亚迪在巴西建厂,未来还可能在欧洲设生产基地。

这样一来,车算“本地造”,就能绕过政策限制。

另外,中国车企也在加强品牌建设,让海外消费者认可中国车的品质。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以前大家觉得“中国制造”就是便宜货,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在欧洲的口碑越来越好,甚至被拿来和特斯拉比。

贸易保护主义,挡不住市场规律

英国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自家车企竞争不过,就靠政策拉偏架。

但历史证明,市场最终还是会选择更好的产品。

就像当年日本车、韩国车进入欧美市场时,也遭遇过各种限制,可最后呢?

丰田、现代照样成了全球巨头。

中国电动车现在走的,正是同样的路。

英国耍赖出新招,针对中国车商,谁的利益受损了?-有驾

结语:中国车出海,道阻且长

中国电动车出海,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关税、政策限制、舆论偏见,各种挑战接踵而至。

但市场不会说谎,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

英国这次的政策,或许能暂时挡住一部分中国车,但长远来看,只要产品够硬,市场的大门终究会敞开。

对中国车企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政策,而是如何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让全球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

至于咱们普通消费者?

别管政策怎么变,买车时记住一点——谁的产品好、价格实在,就选谁。

毕竟,花自己的钱,没必要为别人的“小心思”买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