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去逛二手车市场,脑袋里总会蹦出来一个疑问:明明说是“二手车”,咋看着比新车还新,还能省下大几千大几万?
零公里二手车,这词儿,估计老铁们不陌生了吧。
有的朋友跟我吐槽,说这种车既不是我开过的,也不是别人大街上用过的,到底能不能买,心里就是犯嘀咕。
咱这就把话题抛出来,给各位开门见山:为啥最近零公里二手车满地跑?背后到底藏了啥猫腻?这东西到底香不香,值不值得下手,能不能放心买?
甭管你是潜水老粉,还是刚了解行情的新司机,都一起来捋捋。
其实啊,这“零公里二手车”,听起来特别玄乎,不就是一辆新车刚落地,立刻就转到二手市场吗?
业内圈儿里有个说法叫做“包牌包税车”,一般情况下,是指4S店为了冲业绩、用低价把库存甩给小型车商,车子早早办好手续,上了牌缴了税,然后流到二手市场再被挂出来。
有的还美其名曰“现成牌照”,让你省去一堆办证排队的麻烦。
往年车市火爆,这种操作只为清仓腾地,偶尔出现不会引起多大波澜。
但现在不一样了,汽车行业整体处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厂商与经销商压力大得很,经销商囤车如山,每天都跟仓库里的钢铁怪兽对峙,有点像“存货焦虑症”。
为了甩掉包袱、赶紧变现,一些厂家干脆直接把新车发给“二网”二手商家,省去绕一圈的繁琐。
大家别觉得这只是厂商经销商两边的事,对消费者来说影响可大了去了。
你想啊,现在不少热门车型,二手市场一挂,比4S店的指导价能便宜个一两万,冷门车型价差更大,真是让人看着都心动。
就拿某热门混动车来说,4S店挂牌卖二十万出头,去二手市场看同款“零公里状态”,竟然只要十八万或更低,谁不心动呀?
而且这些车的品质也不像真正跑过一段路的二手车那样参差不齐,毕竟没过人手理论上没什么使用痕迹。
二手商家乐得卖,因为这种车不容易赔本,转手快得很,省掉了各种“翻新”环节。
感觉做买卖的、买车的全民皆赢家。
不过等等,事儿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你是不是发现,即使是零公里“准新车”,有时候还是缺点东西?
比如4S店首销才送的免费基础保养、各种小配件(充电器啊、补胎液什么的),在零公里二手车里压根儿没影。
更重要的是,有些品牌主打的长期质保政策,比如“电池终身质保”那种美滋滋的承诺,跟着首销客户走,换了二手平台你就只能擦边球了。
虽说这些可有可无,但有些朋友就是在意,不给补齐就心里疙瘩。
不过呢,只要你买车时不在乎这些小权益,车子本身看着确实没毛病,价格又便宜,买是能买的,这点不用太纠结。
要说这模式本身,其实二手车商和厂家、消费者一盘棋,怎么看也像多方共赢,实惠、效率、库存减压一举三得。
但有点事儿不吐不快。
你有没有注意最近的汽车销量排行榜?
零公里二手车“上牌即统计”,一上牌就算作销量数据,导致销量榜单原本该是行业风向标,变成了虚假“繁荣大观园”。
大家买车总喜欢“唯销量论”,结果榜单数据已经被一层层包装过,你真信了就是掉坑。
说到这,我还忍不住想起前几年某新势力品牌那阵风头。
当年靠“堆量”上的销量榜首,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资金链疲软憋着劲。
最后车卖是卖了,钱却没赚到,品牌自己玩崩了。
那些跟着销量买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其实销量虚增只是冰山一角。
零公里二手车越多,行业上下游链条的压力也跟着传导。
车商为了甩卖库存用尽浑身解数,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你方唱罢我登场。
市场上观望气氛浓厚,大家都盯着低价,谁还敢冲动消费?
根据某权威报告,咱们绝大多数司机已经形成了“价格战推动消费”的认知,降价不停继续等,买车像买股票,非要卡点入场。
你一个降价我再等等,厂家只好继续压低价格,经销商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本来想提振销量,结果适得其反。
厂家看库存堆积不下,只能继续打折促销,还不够就发货给二手车商制造零公里二手车,连环套一环扣一环,整个车市都在拼价格。
这些乱象之下,上游供应链也被迫卷入其中。
汽车行业链条长,材料、零件、装配环环紧扣,价格战让所有上游供应商感到“腹背受敌”。
厂家压低采购成本,要求材料商降价,供应商天天被催账,入不敷出,干脆偷工减料再省点小钱。
有人觉得无所谓,反正不影响大局,其实会对整车安全造成隐患,质量越便宜越没有保障。
有业内工程师坦言,为了压低成本不得不牺牲一些标准,自己都觉得有点悬。
上下游全线紧绷,某个环节一断供,连锁反应可能传递到整条产业链,问题就不是简单的价格战那么好玩了。
说到底,每个环节都已经拉满了弦,谁最先顶不住?没人说得准。
回到消费者选择这块。
面对“零公里二手车”这么个新型产品,你会犹豫,“选新车还是挑便宜的准新二手?”
两条路悬在面前,一条踏实选4S店谈价讨价还价,另一条盯着二手商家等清仓捡漏。
不过,真要值得买吗?
如果你对权益死磕,还在意电池终身质保、首销送的那点小玩意,还是老老实实按传统套路走。
觉得能省大几万更实用,舍弃一点边角料的补贴,零公里二手车确实是“买而无尤”的选择。
但是别忘了,这不是长久良策。
零公里二手车流行,把整个市场生态带偏了。
当大家都学会“持币观望”,价格你压我再压,久而久之,市场做空做多一起跳舞,消费者越来越只认低价。
厂家被逼无奈,供应链高压,资金链崩盘,那时候真没人敢保证车子质量不会出问题。
你还记得一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些看似便宜的大件,背后都是有人在“吃苦头”。
摊开来看,被价格战裹挟的车企已经不是谁赚谁亏的问题,而是大家都要卷到死,最后蛋糕没人吃。
其实咱们理智点说,对普通买家来说,零公里二手车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无一失。
自己衡量好价格、权益、售后和心理预期,别被榜单销量忽悠、别全靠一时冲动就行。
真正长远的思路,还得看整个行业怎么升级,厂家如何设法平衡自身利润、供应链与消费者实际利益,不是一味打价格战就能解决根本问题。
车子好不好买,看的是全局,不只是价格和数据那么简单。
你要是图实惠,选零公里二手车没毛病;你要在意权益和安全,那还是该耐心等真正的好车或者有诚意的优惠政策。
最后真心期望,不管车市怎么玩,咱老百姓都能买到安心、可靠的好车,别让表面热闹变成行业隐患。
买车嘛,图个心安也是本分。
说到这儿,哥几个你怎么看零公里二手车这事儿?是该享受优惠及时“上车”,还是等市场稳定后再出手?大家留言聊聊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