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怒斥行业乱象:降价十万不缩水?痴人说梦!
"把二十二万的车砍到十二万卖,还要拍胸脯说质量没问题?糊弄鬼呢!"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的暴脾气又憋不住了。这位车圈老炮儿在新浪财经访谈中的发言,直接把某些车企的遮羞布扯了个精光。
价格屠刀背后的猫腻
魏建军掰着手指头给大伙算账:油箱盖少个密封圈省三毛,座椅填充物换便宜货抠五块,这些零零碎碎的"降本妙招"攒够十万块,得从车上拆掉多少个零件?去年某新势力推的换代车型,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的碳纤维材质,用户拆开保险杠一看——塑料片贴层碳纤维纹路的贴纸。
二手车贩子老张蹲在花乡市场门口直嘬牙花子:"现在收车都得带漆膜仪,上月收的二十台准新新能源车,十七台动过结构件。您猜怎么着?全是零公里过户车!"
质量缩水已成明规则
长安街某4S店维修车间里,机修工小王拧着新提车主的底盘护板直摇头:"这铝合金件换成镀锌钢就算了,固定螺栓居然用再生料。跑趟318国道,颠簸路段螺丝能给你震丢一半。"他掏出手机展示维修台账记录:某降价爆款车型的首保返修率,比去年同期高了四十二个百分点。
魏建军说得扎心:"消费者觉着捡了便宜,实际上买的是定时炸弹。去年南方暴雨,某品牌降价车泡水后电路板集体罢工,维修成本比车价还贵。"
出海乱象自砸招牌
天津港滚装码头堆着成排的"海外特供车",报关员老李叼着烟吐槽:"同一款车国内卖十五万,出口版敢报二十五万。结果人家老外开半年发现减配,转手挂十万都没人要。"这种杀鸡取卵的套路,让中国车在海外市场背上了"价格跳水王"的骂名。
魏建军提到个黑色幽默:某车企在海外搞"买一送一"促销,结果被当地消费者告上法庭——送的那台车根本达不到上路标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把中国制造的脸都丢到太平洋了。
数据背后的生存游戏
翻看长城汽车的销量月报,哈弗系列撑着二十个点的增长,欧拉电动车却摔得鼻青脸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死磕质量和跟风降价的两条道路分野。隔壁老王在汽车论坛发帖:"当年图便宜买的打折车,现在修车钱够买台新的。下次换车宁可选贵点的,起码开着不心慌。"
车评人老谢说得实在:"现在车企比着谁降价狠,就跟菜市场甩卖烂白菜似的。但汽车不是大白菜,命比钱贵啊!"这话糙理不糙,方向盘握在手里,终究不是买菜筐能比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