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虹桥机场等延误的航班,正刷着手机,就看到了那份上险量数据。
数据一出来,旁边的一位老哥直接把咖啡泼到了MacBook上。
为啥呢?他订的是YU7标准版,提车周期显示是“57周”,看着特别扎眼。
我再看看航旅纵横,航班也就延误3个小时,你说买辆车是不是比等航班还让人闹心?咱们先来聊聊YU7的订单情况,那简直疯狂到了极点。
仅仅3分钟,就有20万的大定订单,这阵仗比双十一秒杀还要厉害,简直就是“ProMax”版本。
想当初SU7上市的时候,北京华贸中心体验店门口排队的人,绕着大楼都排了三圈。
YU7的发布现场更夸张,我认识的一个销售小哥,凌晨三点还在回复客户消息,他说手都快搓出腱鞘炎了,比抢周杰伦演唱会门票还累。
可现实就像开盲盒一样,锁单量增长得比体温计升温还快,生产线却像跳广场舞的人一样,慢悠悠的。
上周2202台的销量,就像刚出生的小猫伸爪子,有点动静但没什么力度。
你去店里问,销售小哥两手一摊说:“芯片缺货,电池模组供货商在扩产,就连座椅皮革都得等从意大利海运过来。”
这下可好,用户群里好多人都改名叫“等YU7的第N天”了,还有人把APP里预计交付日的截图当成屏保,就像搞行为艺术一样。
再看看对面特斯拉的门店,人家ModelY上周卖了15214台,销量稳得像秤砣。
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天下线1200台车,就跟麦当劳出餐一样快。
我有个开网约车的兄弟,上周刚提了ModelY,从下单到上牌只用了15天,这效率,直接把新势力品牌按在地上摩擦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米这次真的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我去商场的时候,看到YU7展车周围全是人,年轻人拿着手机对比配置表,就像在星巴克看股票的大爷一样。
特别是那个天际屏,后座的小年轻直接躺在那儿上手触摸屏幕,让我想起十年前iPhone4刚上市时的那种疯狂。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订单池里70%的订单都集中在北上广深,郑州、合肥这些城市的准车主开始抱怨了,说什么“产能爬坡”,感觉就像画大饼。
这两天,圈子里都在传小米在江苏谈新工厂的事儿,雷军带着高管把长三角的开发区都跑了个遍。
要是这事儿成了,明年的交付速度说不定能和特斯拉一较高下。
不过现在,听说有些锁单用户转头去提了ModelY现车,还有人被极氪销售用“本月提车送充电桩”给截胡了。
这局面,就像早高峰挤地铁,前面的人卡在门口,后面的人使劲往里挤,中间还时不时有人被挤出去。
更有意思的是各家水军在这件事儿上的表现。
某论坛有人发帖说“2202台就是真实力”,马上就有人回怼“24万订单不管了还有理了”;又有大V分析“交付数据有猫腻”,结果被扒出去年唱衰SU7翻车的事儿。
这一通混战,看得人直乐,现在网友的脑洞要是不拿去写剧本,真是太可惜了。
我上周去昆山供应链大会,听到了一个段子。
有个零部件厂老板喝多了说,现在给小米供应一颗螺丝都得准备三个备选方案,还说“雷总要是再弄出个爆款,咱厂房都装不下生产线了”。
这话虽然听起来夸张,但也说出了新造车时代的问题,订单像洪水一样涌来,产能却像细细的水流,再好的计划都可能被冲得七零八落。
最后,用乔布斯的那句话来形容挺合适的,“真正的艺术家会交付作品”。
艺术家光有想法可不行,得把作品送到观众手里。
小米汽车这场戏,到底是能逆袭成功,还是高开低走,就看雷军怎么解开产能这个死结了。
小米汽车上周详细销量数据曝光:YU7只有2202台?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