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背后的博弈挺耐人寻味,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媒体面前坦承,内部定价推演的思路很直接——不赚钱也要把价格压到最低,逻辑简单粗暴,目的明确:先把量做起来,压低成本,后面再说盈利,虽然预售价格看起来低得离谱,但李斌依然信心满满,说靠前期技术投入和成本下降,最终还是能赚回来。
乐道L90的市场策略很有“卷”的意思,交银国际点评说,这车重新定义了大型SUV的家庭出行体验,空间设计很能打,定价一出来就比问界M9纯电版低,空间又比小米YU7更大,性能、配置、价格三管齐下,准备在家庭SUV市场硬杠一把,这种打法其实很冒险,但也确实刺激。
L90上市和交付的节奏安排得很紧凑,官方定在7月底上市,8月1日就开始交付,营销节奏全都踩在点上——车展亮相、基建曝光、展车到店、预售、试驾、正式发布,李斌的思路是“先发车再开发布会”,让消费者先看到实车,再慢慢消化产品信息,产能方面也提前准备好了,发布会一结束,交付就能跟上。
拉回到蔚来的基本盘,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数据说话,总营收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但环比下滑38.9%,净亏损67.5亿元,同比大幅扩大30.2%,不过环比小降5.1%,亏损依旧是个大问题,李斌最近多次公开表态,说蔚来一定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如果公司不赚钱,他自己就不配当CEO,这种话说出来,既是压力也是承诺。
销量方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蔚来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其中蔚来品牌14593台,乐道6400台,firefly萤火虫3932台,2025年第二季度总交付72056台,环比增长71.2%,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14150台,同比增长30.6%,量上去了,但盈利呢,还是个问号。
整个2025年,蔚来都在压力和期待之间找平衡,港股市场的波动、投资者的犹豫、行业的内卷,乐道L90的定价策略背后,是对未来的豪赌——低价抢市场,靠规模换利润,能不能赌赢,这当口谁也说不好。
蔚来这轮操作,既有冒险也有无奈,港股市场给出的是短期的兴奋,但长期能不能支撑起这样的高估值,核心还得看盈利能力能不能跟上,李斌自己也明白这点,所以不断对外释放信心,强化盈利预期。
乐道L90这次发布,不只是一次产品亮相,更像是蔚来对高端家庭SUV市场的一次宣战,价格、空间、配置都拿出来卷,和问界、小米正面刚,市场格局变得越来越胶着,行业的内卷也推向新高度。
但冷静下来想,蔚来在高端市场打价格战,风险其实不小,前期技术投入和成本压缩能不能撑到规模效应的爆发,还是未知数,万一量没起来,亏损继续扩大,资本市场的信心随时可能反转。
港股市场的短期兴奋,并不等于长线安全,蔚来要实现李斌说的“持续健康经营”,关键还是要用硬数据说话,2025年第四季度能不能真正盈利,成了最大悬念。
乐道L90的上市和交付时间节点卡得很紧,7月底上市、8月1日交付,市场对产品和公司执行力的考验马上就到,产能、服务、用户体验,哪一块掉链子都会被市场放大。
蔚来财报显示,虽然收入增长,但亏损压力依旧大,行业竞争格局没变宽松,反而越来越“卷”,乐道L90能不能成为翻盘的关键,关系到蔚来的未来走向。
从2025年上半年销量看,蔚来整体表现不错,交付量持续提升,但和盈利之间还隔着一道坎,规模换利润的故事讲得好听,现实执行起来,远比想象复杂。
李斌的个人承诺看似豪情,但市场是最现实的裁判,投资者要的是结果,不是口号,蔚来若能兑现盈利承诺,才有资格谈长期愿景。
港股投资者的信心其实很脆弱,一旦盈利预期落空,估值体系会迅速崩塌,蔚来这场关于“规模与利润”的豪赌,还在继续,市场的目光不会离开。
乐道L90的定价策略和上市节奏,某种意义上也是行业竞争的缩影,大家都在压低价格抢用户,产品同质化、服务标准化,最终拼的是谁能笑到最后。
蔚来能不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真正实现盈利,成为港股市场乃至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最关注的悬念,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这场赌局,刚刚开始,2025年下半年,蔚来、乐道和整个行业都要面对更激烈的较量,谁能坚持到市场自有答案。
所有的赌注都压在“兑现承诺”上,蔚来用行动和数据说话,市场静静等着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