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通勤有多难?3倍地铁差距下,一条‘动脉线’能否破解65万人出行困局?

早上 7 点的宋家庄地铁站,黑压压的人群正挤成沙丁鱼罐头。家住大兴黄村的李姐举着早餐,第 3 次尝试冲进车厢 —— 她要换乘 4 次地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到亦庄上班,而同样的距离开车只要 45 分钟。

北京南城通勤有多难?3倍地铁差距下,一条‘动脉线’能否破解65万人出行困局?-有驾

你家附近的地铁够方便吗?在北京,南北城的居民正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通勤生活。

数据显示,北城每平方公里地铁长度达到 120 公里,而南城只有 45 公里,北城是南城的近 3 倍。更让人无奈的是,南城住着全市 32% 的人口,地铁里程却只占全市的 18%。这意味着,南城人要花更多时间在路上。

追溯历史,北城 1984 年就有了第一条地铁,而南城等到 2007 年才迎来第一条地铁。近 20 年里,南城地铁投资仅占全市总投入的 27%,这样的差距让交通短板越来越明显。

北京南城通勤有多难?3倍地铁差距下,一条‘动脉线’能否破解65万人出行困局?-有驾

现在南城的 10 条地铁,就像一串糖葫芦,都是从市中心放射出去的,没有一条东西向的骨干线。这就导致跨区通勤特别费劲。比如从亦庄到大兴机场,坐地铁要换乘 4 次,花 110 分钟,开车却只要 55 分钟。

负担最重的要数 10 号线,这条环线承担了南城 43% 的跨区通勤量,每天有近 150 万人挤在这条线上。而未来十年,仅亦庄经开区就将新增 65 万人口,现有的地铁网根本扛不住。

大兴经开区的家长们已经感受到压力了,当地小学入学人数三年就增长了 47%,学校不够用了。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不断聚集,数量每年增长 12%,但交通不便让不少人才望而却步。

北京南城通勤有多难?3倍地铁差距下,一条‘动脉线’能否破解65万人出行困局?-有驾

有人说,不是有新规划吗?确实,8 号线大红门站 2024 年通了车,但只能缓解局部压力。31 号线虽然在建设,却只覆盖五环内,马驹桥、长阳这些人多的地方还是没沾上边。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建一条东西向的 “南城动脉”。规划专家建议,东段从大兴新城站经马驹桥到通州,西段从印刷学院站过永定河到长阳和良乡。这条线要是建成了,能把大兴、亦庄、通州、房山四大区域串起来,让亦庄的科创企业、房山的旅游景点、大兴的机场资源连成片。

别觉得这是空想,上海的地铁线路已经证明,一条关键地铁能带动沿线 GDP 每年增长 2% 以上。按这个算,“南城动脉” 建成后,投资七八年就能回本。可以分两期建,2026 到 2030 年先建东段,2031 到 2035 年再建西段。

北京南城通勤有多难?3倍地铁差距下,一条‘动脉线’能否破解65万人出行困局?-有驾

好处可不止上班方便。算下来,通勤时间缩短 40% 后,每年能少排放 8 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 3 万辆车停驶一年。更重要的是,这能让南城发展更均衡,不再只有市中心一条腿走路。

要实现这个规划,得从三方面发力。得把地铁规划和城市发展绑在一起,在地铁站周边建商场、学校,让大家出了地铁就能办事。可以让政府和企业一起出钱,从土地收益里拿出 15% 专门用于地铁建设。最后还要升级智能交通,就像北京现在的绿色出行平台,手机一点就能规划最佳路线,坐地铁还能攒积分换奖励。

按照这个思路,未来三年先把规划定下来,争取纳入下一个五年计划。再过三到五年,东段建成后,亦庄到通州半小时就能到。十年内,南城全域就能形成完善的地铁网。

想想李姐这样的南城居民,以后不用再天不亮就出门赶地铁;亦庄的上班族,跨区开会再也不用提前两小时出发;长阳的居民周末去大兴机场坐飞机,再也不用辗转换乘。

地铁建设从来都不只是修几条铁轨,而是给区域发展插上翅膀。这条 “南城动脉” 要是能建成,不仅能让 65 万新增人口出行无忧,更能让南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

你家附近的地铁够方便吗?你觉得南城最需要哪条地铁线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通勤事,也别忘了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需要的朋友。毕竟,好的交通规划,需要每个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地铁通,民生兴。期待南城交通越来越方便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