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买车,简直就是一场“梭哈式堆砌”。往常掰头的是引擎、波箱,现在直接梭到激光雷达、芯片算力,就差把科幻片里的玩意儿都塞进去了。瞅瞅最近风头正劲的领克900,愣是把三十万的车,捯饬出了百万级豪车的架势,连隔壁老王的X5都得怵三分。
就说那“阖家争抢”的大六座SUV,28.99万起,标配激光雷达、一打气囊,三排座椅还要伺候你按摩。这些行头,搁宝马X5上,不掏个十几万加装费,门儿都没有。你说膈应人不?
配置单拉出来溜溜,更是让人眼晕。天地门,号称能扛住三百公斤,瞬间变身野营瞭望塔。这玩意儿,据说造价堪比路虎揽胜同款。68颗双8295芯片,八屏互联,丝滑程度叫板iPad Pro,熊孩子直接霸占当动画片点播机。还有那27只哈曼卡顿喇叭,2640W功率+杜比全景声,车内K歌效果,简直要把家庭影院干趴下。
更骚的是,还有位理想L9老车主换了领克900,直接在网上开晒,说省下的十万块,够娃儿造三年奶粉了,而且配置还更扎实。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点意思?
你说这“堆料美学”到底吃不吃香?从销量来看,似乎还真有点门道。但咱们也得抻着点儿,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套路?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缘由归结为“金主们越来越懂行,只认堆料”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门道?
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釜底抽薪”。豪车品牌靠着金字招牌收割智商税,而新晋势力,就靠实打实的配置来博眼球。说白了,就是“我没你牌子响,但我比你料足”。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一种“内卷成瘾”。车市厮杀太惨烈了,你不堆料,别人就上;你不降价,别人就狠。最终,大伙儿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卷。
还有一种说法,或许更扎心。那就是,这种“堆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患得患失?车企生怕金主们不买账,只能拼命往车里塞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诚意。但金主们真需要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吗?还是只是被营销话术架着走,掉进了“配置越多越好”的坑里?
说实话,车市这股“堆料”邪风,就像一场大型的“剧透”。本该细细品味的科技,被提前摆在了台面上。但问题是,这些科技,真的能拔高我们的驾乘体验吗?还是只是沦为销售口中的一个又一个数字?
就像那三百公斤承重的天地门,又有几位会跑到荒郊野外去野营?就像那27只喇叭的音响,又有几位会在车里嗨歌?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领克900这种“科技普惠”的思路,确实让大伙儿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它打破了豪车品牌对高端市场的把持,让更多人能以更划算的价格,体验到更前沿的科技。
但说一千道一万,汽车的本分还是代步工具。配置再高,也只是添头。真正要紧的,还是安全、靠谱、舒坦。
所以,当咱们被五花八门的配置单晃花了眼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盘算盘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哪一款。别被“堆料美学”冲昏了头脑,毕竟,对味的,才是王道。就像囤奶粉,三年够不够喂,还得看娃儿的饭量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