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资本局中局 同名投资公司暗藏玄机
引语:名字像双胞胎,命运却南辕北辙——东风内部两家名称相近的投资公司,正上演一场改变集团命运的资本大戏。
很多人搞错了。
真正操盘东风巨变的,是它——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
不是名字相似的“兄弟公司”。
一、一场吸并,两大主角
2025年8月22日。
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投资”)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FG)签署吸收合并协议。
DFG是东风股份的直接控股股东。
持有其55%股份。
合并后,东风投资将承继这55%股权。
成为东风股份新的直接控股股东。
DFG则将退市。
二、为何要“吸并”?
DFG市值长期低迷。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市值仅391.2亿港币。
PB仅0.25倍。
基本失去融资功能。
而岚图汽车势头强劲。
2024年交付85,697辆,同比增长约70%。
2025年以来已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7月交付量突破12,000辆。
集团需要通过资本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三、别搞错了:谁是“东风投资”?
武汉有两家名字相近的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投资”):DFM全资子公司,此次吸并主体。
•东风汽车投资(武汉)有限公司:DFG全资子公司,与本次合并无关。
关键区别:
名称:前者名中含“集团”,“武汉”位于“投资”前;后者无“集团”,“武汉”位于“投资”后。
层级:前者直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DFM);后者直属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FG)。
职能:前者前身为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更具技术背景;后者侧重财务与审计。
位置:同在东风大道特1号,但前者在产品设计楼,后者在信息楼。
四、吸并之后:岚图上市,DFG退市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两大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
第一环节:DFG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向全体股东进行分派。
随后,岚图汽车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第二环节:东风投资作为吸并主体,支付对价,实现对DFG的100%控制。
整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现金对价6.68港元/股+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五、掌舵者:低调的操盘手
•东风投资法定代表人郭涛,高级经济师。一位在东风效力逾30年的老兵。现任东风公司治理部(深改办)总经理(主任)。曾执掌东风股份、东风有限等多家重要子公司。
•东风投资董事、总经理杨彦鼎,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其技术背景与公司前身(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一脉相承。
六、不仅是更名,更是战略深潜
此次吸并并非简单股权划转。
它让DFG从港股退市,成为DFM全资子公司。
“私有化”非“私人化”,是从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
让集团决策更高效。
资源调配更直接。
岚图独立上市。
获融资新平台。
聚焦新能源。
东风科技等子公司也表示,此次间接股东变更不会导致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化,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结语 名字的陷阱
东风武汉投资、东风投资武汉。
像资本市场的“大家来找茬”。
但背后是东风汽车应对产业变革的果断抉择。
甩掉估值包袱。
托举新能源明星。
理顺管理架构。
下次听到“东风投资”,记得问一句:是带“集团”的那个吗?
这很重要。
它正重塑东风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