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家原本在ICU里反复横跳的车企,因为抱上了一根金光闪闪的大腿,突然就从病床上跳下来,直接去了健身房开始秀肌肉,甚至琢磨着要去更大的场子(比如港股)再圈一轮钱。这家车企叫赛力斯,那根大腿,叫华为。这事儿本身不新鲜,商业世界里找大腿、傍大款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几乎所有人都把这解读成一个“强强联合、逆天改命”的励志故事,一个60后创业老兵眼光毒辣、果敢决策的商业传奇。

每当看到这种乌泱泱的赞美诗,我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说这事儿不成功,问界系列确实卖爆了,赛力斯也确实扭亏为盈了,股价也飞天了。但我们如果把镜头拉远一点,用一种更“哭笑不得”的历史视角来看,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新故事,这剧本一百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给演过一回了,而且演得惊心动魄。那场大戏,叫“洋务运动”。
晚清那会儿,被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摁在地上摩擦了好几顿之后,一帮有识之士,比如李鸿章、张之洞他们,终于想明白了,光靠“天朝上国”的牌面混不下去了。怎么办?搞改革。怎么改?他们提出了一个八字方针,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中华这套君君臣臣、天地纲常的内核(体)是不能动的,是宇宙真理;但西洋人那些乌七八糟的技术,比如造枪、造炮、开矿、修铁路(用),倒是可以拿来用用,武装一下我们这个“体”,免得再挨揍。
你看这个逻辑硬不硬?硬得很。这是一种在不触动根本、不进行灵魂深处革命的前提下,最省事、见效最快的“凑合”方案。我还是我,但我穿上了你的盔甲,用上了你的武器。这个模式的本质,是一种“灵魂外包”。自己的灵魂(核心竞争力)已经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了,那就干脆把应对挑战的那部分功能,外包给一个看似强大的“他者”。
现在,我们把目光从晚清的江南制造总局,挪到今天重庆的赛力斯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惊人的相似。赛力斯,一家在传统燃油车和早期新能源探索中挣扎多年的车企,它拥有什么?它有工厂、有生产线、有造车资质,有一整套成熟的、传统的汽车制造经验。这就是它的“体”,它的“中学”。但问题是,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汽车的价值核心变了。一辆车好不好,不再是看发动机有多少个缸,变速箱有多平顺。而是看你的屏幕够不够大,车机够不够流畅,自动驾驶聪不聪明。这套东西,被统称为“智能化”,也就是汽车的“灵魂”。
而赛力斯的困境在于,它的“体”还在,但它的“魂”跟不上了。它自己研发的那套东西,在市场上基本等于“有和没有的区别”。怎么办?它做了一个和李鸿章当年几乎一模一样的决定:启动“灵魂外包”协议。把车机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甚至包括品牌营销、渠道销售这一整套决定汽车在新时代生死的“灵魂”业务,打包外包给了在这些领域最能打的华为。赛力斯负责提供那个物理的“躯壳”,华为负责注入那个智能的“灵魂”。于是,“问界”这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缝合怪,就这么诞生了。
从结果来看,这个模式无疑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华为用它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号召力,硬生生把一个二线车企的产品,卖出了豪华车的价格和销量。赛力斯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草台班子,一跃成为市值几千亿的明星公司。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股民们也嗨翻了天。但是,我们必须祛魅地看到,这种模式的内在风险,和当年的洋务运动也一模一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体”和“用”的撕裂。那个“体”始终是旧的、落后的,而那个“用”是别人的、先进的。当“用”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深入,“体”的自主性就会越来越弱,最终被“用”所控制,甚至吞噬。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看起来威风八面,但从军舰的维护保养到战术思想,都摆脱不了外国顾问的影子,根子上就是个草台班子。甲午一战,灰飞烟灭。为什么?因为你只是买来了先进的工具,却没有真正掌握创造和运用这些工具的能力。你的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今天的赛力斯,面临的正是这种“北洋水师困境”。它的股价、销量、市值,几乎完全建立在“含华量”这个单一变量上。资本市场给它这么高的估值,到底是在给赛力斯的制造能力估值,还是在给华为的智能化能力估值?答案不言而喻。一旦华为的战略重心转移,或者华为决定扶持更多的“赛力斯们”(现在已经有北汽、江淮、长安等一堆兄弟加入了鸿蒙智行全家桶),那赛力斯的核心价值还剩下多少?它会不会从“正宫娘娘”沦为后宫众多嫔妃中的一个?这种不安全感,是刻在“灵魂外包”模式基因里的。
这引出了一个更宏大,也更让人后背发凉的冷知识炸弹:汽车,正在沦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贵的手机壳。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见证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功能机时代的巨头是如何轰然倒塌的。它们不是输在做不出更薄、更耐摔的手机,而是输在了没有自己的“灵魂”——操作系统。最终,世界被安卓和iOS瓜分,手机制造商大部分沦为了给谷歌和苹果打工的硬件组装厂,赚点辛苦的硬件利润。
现在的智能汽车行业,正在完美复刻这段历史。当汽车的价值核心从机械性能转向软件和生态,那么谁掌握了汽车的“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整个行业的未来。车企本身,如果没有办法建立起自己强大的软件和智能化能力,最终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个“代工厂”,一个给科技巨头们提供“手机壳”的供应商。今天你给华为做壳,明天可能就得给小米做壳,后天可能就是苹果或者谷歌。你的品牌、你的溢价,都将被那个“灵魂”的提供者所定义。
所以,当我们看到赛力斯准备赴港IPO,募集资金的70%要投入研发时,这其实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挣扎和自救。它比任何人都清楚,靠“灵魂外包”得来的荣华富贵,根基不稳。它必须拼了命地把外包出去的“灵魂”,一点点地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完成从“用”到“体”的转化。但这太难了,就像让李鸿章的时代去独立设计建造一艘无畏舰一样,需要的是整个思想和组织体系的脱胎换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无数自作聪明的“战略家”,而我们这些席地而坐的吃瓜群众,能做的也就是别把身家性命押在某一辆看起来最拉风的马车上。毕竟,谁知道拉车的究竟是千里马,还是草台班子搭起来的机器驴呢?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