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昨天那场鸿蒙智行的发布会,大家伙是不是还没有彻底缓过神来?
两个小时密集轰炸,几个数据直接把人看麻了。
到底是吹出来的泡沫,还是真刀真枪的硬核实力?
谁会想到,新能源车圈现在都成了秀数据的大型修罗场——嘴上说风轻云淡,其实每家心里都把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那M8纯电发售头两个小时“定金到账”就超过7000台,这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尚界H5一个小时小定2.5万,又有多猛?
智界R7和S7一个小时大定5000台,这是热卖还是“注水”?
流水线式新车推新、价格厮杀和技术大跃进背后,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谁会被甩在智能化新赛道的路边,成了历史的注脚?
别着急,今天咱们就帮大家慢慢把这个谜题拆开,看看这场智能汽车大戏,究竟谁在发光,谁在硬撑。
说白了,先拿M8来开刀,这数据怎么看怎么有点玄学。
平均售价40万起步,可不是玩笑,小订超过7000台,放在以前,传统车企的老总们可能要连夜摆庆功宴了。
但是,再细算一下,这是俩小时大定,往后一周继续发力,破个1.5万—2万没问题。
奇了吧?
你要是把它丢回去年,对比一样定位的M9纯电,全年的累计才1.6万,日产能赶上摸鱼了一年。
更有趣,今年M9前七个月数据也就刚摸到7000出头。
那分摊下去,给人感觉就像以前的小马驹一夜之间长成大骏马。
内卷太狠还是消费升级太猛?
其实,这背后水面之下的冰山可比大家想象得大得多。
先别被“大定”这词迷惑了。
圈里都知道,说白了只是意向订单,还没落袋为安,退订率那得看后续政策、金融利率甚至购置税新政能不能掀大浪。
你要说含金量,当然有,可就像参加高考,天刚亮就堵在校门口的学生,最后是不是能顺利进清北,还得继续数下去。
但有一说一,均价四十万的车,能有这种数据起步,确实不常见。
要知道这个价位,新能源圈子里摸得着天花板了——想挑战BBA三巨头都得带点小敬畏。
可M8这招,直接就给五十万内的纯电市场画了个大圈,气场全开。
你说,这是不是国内新能源长大的新气象?
当然了,能不能守住阵地,不光看牌面开局,还得看续航实际、智能驾驶是不是货真价实。
别忘了消费者可不是小白鼠,今天试驾完明儿就上网写体验帖,哪里有纰漏分分钟传全网。
一句话,开头漂亮是点睛,但能不能收官,才见真章。
再说尚界H5,发布后一小时小定2.5万台,这热度真就让人挠头。
一边有人说“爆款预定”,一边有人凉凉道“等着退订潮”。
咱们不站队,只扒数据和逻辑。
H5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点“拼了”。
价格往下探到20万以下,上汽老板敢这么干,身背大出血的风险。
要不怎么余总会上发布会里直言不讳,“上汽这次是真割肉”。
为啥?
市场下沉已没有退路。
别的界们早早卡住了各自区间线,就只剩20万以下的位置是“庙会门口卖糖葫芦”的生意——利薄但规模大。
但咱们别小瞧这个区间,中国家庭有多少换车需求?
同级别要么比油车便宜,要么比对手聪明。
H5主推的华为乾坤智驾、鸿蒙舱、192激光雷达,全摆得明明白白,这价格,硬生生把之前要买“高配神车”的车主吸引了一批。
这就是“交个朋友但朋友多了也能变现”的活生生案例,那叫一个社会学样本。
咱预测,再过一周能不能守住小定阵地,才是真考验。
毕竟,谁都知道很多人下单“凑个热闹”,冷静期一到,钱包一拢,说不定就退定了。
但万一稳住了月销三万,那比亚迪吉利和一众合资、传统燃油还不吓一跳?
这波要真爆出来,也算是给智能驾驶时代按下了加速键。
长远看,中低端市场是最容易产生巨量跑量效应的平台,不论如何智能汽车要想普及终究得靠它拉底盘,主流化就靠这个量推起来了。
华为和上汽这套联合动作,要的不只是面子,还有活下来搞生态的体面。
紧接着要聊聊智界R7和S7咋样。
大定5000台,一小时的数据多不多?
细品,没到顶流,但也不至于“全员陪跑”。
奇瑞跟华为这次可不是第一次牵手,深化合作摆出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神态。
你要真说爆款,恐怕得往后看几个月,但这点动静,也算给友商点压力了。
关键看市场能不能容纳得下那么多“界”系列,内卷成啥样——早晚也会分出个一二三线梯队。
话说车圈现在也是讲究“集团作战”,万一尚界H5一炮而红,智界销量就算不拉爆,也不会伤元气。
让子弹飞一会儿,等着看接下来的花活,也没什么不好。
说不定哪一天爆冷,逆袭成了大众情人也不是没可能。
车圈最爱讲的“发布会氛围感”其实没啥用,拼真本事还得看每月走量和用户口碑沉淀。
华为余总昨天直接“连轴转”,两小时推两新车,又预告即将上线的三款。
这填鸭式上新,侧面反映了新的智能汽车赛道里,大家都怕慢了就出局。
以往问界一家独大,现在好了,M8、全新M7、享界S9T、尚界H5、尊界S800、智界R7S7都在排队出招。
资源越摊越薄,“大锅饭”就变成了“主席请客,名额抢光”。
能不能抢到饭票,靠的还是技术力、产能、服务和用户体验这“四大金刚”。
别忘了这个秋天,还有全新问界M7要上市。
快到第三年了,回头看,M7可以说是“铁打的销量王”,撑起了问界豪华的门面,给国产高端挣了不少脸。
M9上市一年多,五十万以上纯电车稳坐销冠。
M8更是上市四个月,头三个月在同区间吊打同类,长江后浪推前浪,旧车新款迭代都跟打怪升级似的。
到了全新M7上线后,估计中国豪华纯电市场要再分个高下。
别家品牌想要在30万以上杀进头部,不先过问界M7这一关,基本就成了“望梅止渴”。
看理想和蔚来这些年价格一路下探为啥?
还不是问界和华为系的压力下,对市场妥协的无奈操作。
大家互卷,最后的赢家长期看还真不好说,但现阶段指针基本还是朝着华为那边晃。
绕回主线,鸿蒙智行的故事才刚开头,最关键的转折点在L3级自动驾驶落地那一刻。
谁第一时间把L3做成熟,谁就有机会反客为主,带着自主品牌掀桌子说:“小爷也能和老外比智能!”
智能驾驶的赛道不是光靠高喊“新科技”就能制胜,最终落地才是王道。
你看引望(ADS4.0路线)如今也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拢大客户,数据越多,迭代越快,形成正循环。
等真正成了车圈的安卓,谁还敢不跟?
赛力斯手里的引望10%股权,那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未来要是换赛道,或者技术断档,这一大笔筹码还真不是“意淫”出来的。
到那时,技术、产业甚至金融资本都会重新排队。
不得不说,每一次技术路线上谁能成主流,都是资本与市场博弈下的产物。
所以,这次几个“界”系列的新车数据,就是市场给品牌的第一份答卷。
未必能代表最终胜负,但绝对写满了信心与焦虑。
车圈的人也很清楚,销售数字骚动背后,其实拼的是产品实力、品牌背书和渠道服务。
数据好看固然值得鼓掌,但要变成行业突破,谁还得看下半年。这场大戏,刚拉开序幕,别太早下注,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讲到这,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新能源车市比宫斗电视剧还精彩?
一边是新贵上位狂飙,一边是老品牌拉伸降价求突围,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路上,谁家分秒必争,谁家谨小慎微。
市场终究只属于真正能搅动浪花的主角——无论是问界、尊界、智界还是后面还会冒出来的新“界”。
差的只是时间和脚步,注定没有绝对的赢家。
拼到最后,比的不是一朝一夕的爆发数据,而是综合能力和行业格局的重塑。
活下来,熬到最后,才是话事人的底气。
你说未来,谁能笑到最后?
你最期待谁来搅局,让这滩水变得更浑一些?
欢迎评论区整活,聊聊你心目中的“界王者”是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