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买车跟买手机一样,大家只认准一个品牌?

华为开始在汽车市场下狠手,不光高端圈地,直接连15万的水也都打算搅起来了。今年秋天,全新问界M7和全新尚界H5上市,跨度硬是把15-50万这个区间全抄了个遍,连那些号称“刚需家用”的、以前一直油车称王的细分市场,也都一脚踩进去了。

说白了,这阵仗就一个意思:华为这回是打算让你无论预算多少,只要琢磨买新车,都得跟它碰一鼻子。你还真别说,人家上市一小时,问界M7就卖出3万台大定,尚界H5也有1万台。这速度,别说传统车企,就是今年“新势力”都得老老实实跳出来学两手。

那问题来了,华为到底凭啥自信这么搞?

先说问界M7。换代之后,这车活脱脱一个“以大欺小”的典范。外观、空间、底盘、动力,配置这些指标,你跟老款比,那就是小朋友和成年人打架,老M7一边儿凉快去吧。什么双电机、空气悬架、CDC、高阶智驾,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尴尬。

但最有意思的是,问界M7的增程Pro+版。这版本,可以说专治不愿为“全面高智驾”充值的顾客——你不想多花1.2万开城市NOA?那就买Pro+,不用Max的价,也能享受核心的高速NOA,剩下的钱都省出来吃烤串了。而且配置一点没掉链子,电池、续航、门吸、座椅、按摩、音响,连冰箱都带着。你总不能问了华为工作人员,这车是用来开还是用来享受的?这一副“大哥大气派”,把高端感往下放,这价钱还就真香。

纯电版呢,虽然起步就是高配,价格比增程版贵点,但你要是追求性能和装备,那就一分钱一分货,还给你前备箱塞东西,六座家里娃多都能放奶瓶和滑板,但你自己琢磨合不合算。

这里头的用户心态我还真琢磨过。买车这个事,现在很多人都卡着“不要性能拉满、只求性价比”,刚好问界M7踢进了这个门槛,特别是增程Pro+四驱,谁定价谁自己都不敢多造,产能要是跟不上真得抢。你说以前买车,要么看发动机,要么看安全,现在都变成了比谁舒适、谁懂智驾了。

尚界H5则更像是华为下场跟合资厂们打群架的底牌。你想啊,15-20万,大五座这个阵地以前全是“传统名宿”,但华为一出手就让他们胃疼。尺寸空间、动力、配置全铺开,增程纯电、Pro Max,啥都来一遍。配置上的“智驾选择题”,你要激光雷达,就多花几钱,要不就用视觉方案玩玩高速NOA,大家都可以根据钱包做选择。但你要是想全都收入囊中,包括城市NOA,等于顶配也没贵死你。

更绝的是,这车不光续航没短板,电池还给你用宁德时代的,直接堵死了“用便宜货坑用户”的那些老路。上一波预售都能小订16万台,75%的人预定顶配——你再不信,市场有这么多人是真爱华为高阶智驾,说明时代真的变了。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大家买华为车到底为啥这么狂热?是一股脑冲着“华为”去,还是看中了它这一身“科技味儿”?你细想下,华为这波操作不只是“卖车”,更像是在全民“智驾平权”上做赌注。以前说华为卖手机,人人争着买;现在华为卖车,让大家觉得“不买个智能车好像都跟不上社会脚步了”。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你是不是也有那种感觉,现在买油车变成了“落伍”象征,买新势力的电车和智驾功能,成了新潮流?但华为又不是第一个讲智能的,理想、小鹏、特斯拉,谁没在车机、智驾、情感体验上折腾过?但效果咋样呢?大家还是等华为亲自下场,才觉得靠谱。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这一轮换代,说穿了就是一波“洗用户心智”。以前大家认奔驰宝马,后来认理想蔚来,现在只认华为logo。为啥?华为一手抓“科技叙事”,一手玩“用户认同”,等于打通了中国家庭对于智能汽车的全部想象。你爹妈听了都觉得靠谱,媳妇看了也放心——说白了,华为做到了“买智能车不用做作业,直接上车”。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这里不禁想问一句:咱买车是为了什么?是只要移动工具,还是奔着“智能打人脸”去的?现在华为让大家思考的其实不是“要不要智驾”,而变成了“为啥不智驾”。你不用华为的方案,就觉得少了点啥。以前买车都跟买电视机一样,只关心尺寸,现在买车没点智能都不敢请朋友去兜风。

但再想深一点,咱们这波智能狂潮,会不会把自己变成了“科技焦虑症”患者?谁也不想买个落后的东西,可是每年都换代,每年都创新,一年智能一台阶,昨天买了,今天就可能变成“二等公民”。华为这手布局,把车企们逼得也不得不跟进,明明是拼市场,最后成了拼“智商税”。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问界和尚界两兄弟这一波铺天盖地,也绕不开一个问题:车到底是技术还是生活的连接点?大部分人其实只是需要一部坐着舒服的工具,有空带娃、有空旅游,偶尔花式装个样。但这波全民爆火的买单背后,更像是在追赶个“科技大势”,谁也不愿落伍,谁也不想成了别人嘴里那个“还在开燃油老头乐”的苦命人。

再看华为的“全面吃透15-50万”,其实是要把买车这件事变成“科技消费品”,从高端到大众都要搅一遍水。你攒钱买车,不再只比谁发动机牛、谁配置好,而是变成了“谁智驾顺手、谁跟手机一样能升级”。这会不会让未来看车变成跟选APP一样,买一台,不升级都不好意思开出门?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最后看,华为这波猛推,确实让很多中国家庭“买得起、用得爽”,但也让大家不自觉地掉进了“连车都得靠智能加身”的循环。你说,这究竟是进步还是让大家更焦虑?华为肯定不愁卖,但我们自己是不是该多想一想,什么才是“想要的汽车”?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华为新车全线发力,覆盖15-50万区间,用户购车更关注智驾-有驾

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你心里最理想的车,是要啥都智能,还是只要踏实省心?现在华为的打法,是要让你啥都想要,也啥都不落下。换你,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卷下去?

买车这事,其实就是把生活卷给科技,最后谁都在往前冲。华为都冲进来了,你还会慢慢选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