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自动启停能省油25% 为何总被忽视 正确用法看这里

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城市里开车,好不容易排到了路口第一个,就等着绿灯亮起一马当先。

可就在这时,伴随着车身轻微的一抖,发动机“噗”的一声自己熄火了。

夏天的话,空调的冷气也瞬间变成了热风,让人心里一阵烦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

发动机自动启停能省油25% 为何总被忽视 正确用法看这里-有驾

这个功能在出厂时几乎是所有新车的标配,厂家宣传它省油环保,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车主上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把它关掉。

这个被很多人视为“鸡肋”甚至“反人类”的设计,到底是真的能帮我们省钱的“省油神器”,还是一个华而不实、增加后期维修成本的“智商税”?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里里外外说清楚。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动启停功能在特定的理想条件下,确实是能够省油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发动机是汽车的油耗大户,只要它在运转,哪怕是原地怠速,也需要持续喷油来维持转速。

自动启停的作用,就是在车辆临时停止时(比如等红灯),让发动机“休息”一下,停止喷油,从源头上切断了这部分燃油消耗。

这就好比我们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一样,虽然一次省的电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比如德国的博世公司就给出过数据,在综合路况下,自动启停的平均节油率可以达到8%到15%。

一些汽车媒体的实测也表明,像沃尔沃V90这样的车型,在市区路况下开启自动启停后,百公里油耗能降低将近0.8升。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假如您的车百公里油耗是10升,现在油价按每升8元算,一年开一万五千公里。

如果能省下8%的油,一年就能节省:15000公里 × 10升/100公里 × 8% × 8元/升 = 960元。

这么看,一年下来省出的油钱,也够加一箱多油了,听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

然而,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条叫做“中国式堵车”的鸿沟。

上面提到的省油数据,大多是在比较理想的测试环境下得出的,比如长时间的红灯等待。

但在我们日常驾驶,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早晚高峰期,我们面临的更多是“蠕行”路况。

具体来说,就是车流走走停停,你刚踩下刹车,车刚停稳,发动机熄火了,可零点几秒后,前车就往前挪动了一米,你又得赶紧抬起刹车跟上,发动机又“嗡”的一声启动了。

在这样频繁启停的过程中,车辆的驾驶体验会变得非常糟糕,车身的抖动和启动的延迟感,会让驾驶者和乘客都感到很不舒服。

更关键的是,发动机每次启动瞬间的喷油量其实是比较大的,在这种“秒停秒启”的工况下,省下的那一点点怠速油耗,很可能还抵不过频繁启动所带来的额外消耗。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城市通勤族来说,指望自动启停带来宣传中那么高的节油率,是不太现实的。

发动机自动启停能省油25% 为何总被忽视 正确用法看这里-有驾

接下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功能到底伤不伤车?

很多人最大的顾虑就是,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这么来回折腾,会不会把它搞坏?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稍微放宽心。

汽车工程师在设计这个功能时,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区分一个概念,真正对发动机磨损大的是“冷启动”,也就是车辆停放了一整夜,机油已经完全沉降到油底壳,发动机内部零件在缺乏充分润滑的情况下开始运转,这个时候的磨损是最大的。

而自动启停属于“热启动”,发动机刚刚还在工作,机油、冷却液都处于正常工作温度,机油也均匀地附着在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件表面,此时的启动对发动机曲轴、活塞等核心部件的磨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为了应对频繁启停,带有这个功能的车辆,其发动机内部的轴瓦、轴承等关键部件都采用了更耐磨的特殊材料。

所以,从发动机本体的寿命来看,大家不必过度焦虑。

相比之下,长时间原地怠速,反而更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在气门、活塞顶等部位产生积碳,那才是对发动机健康实实在在的威胁。

但是,发动机没事,不代表其他零件也没事。

自动启停功能对两个部件的考验是巨大的,那就是启动机和电瓶。

普通汽车的启动机,在其设计寿命内,启动次数大概在几万次左右,足够用到车辆报废。

但有了自动启停,在拥堵路段开一天车,启动次数可能就上百次,一年下来就是几万次。

因此,带启停功能的车辆都配备了“加强型”的启动机,更加强壮耐用,当然,成本也更高。

而真正的耗材大户是电瓶。

当发动机熄火后,车上的音响、车灯、空调风机等所有用电设备的电力来源,就全靠电瓶了。

这对电瓶的瞬间放电能力和深度循环寿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所以,这些车用的都不是普通的铅酸电瓶,而是专门的AGM(吸附式玻璃纤维隔板)或EFB(增强型富液式)启停专用电瓶。

这种电瓶性能确实强悍,但价格也非常“美丽”,通常是同容量普通电瓶的2到3倍。

发动机自动启停能省油25% 为何总被忽视 正确用法看这里-有驾

一块普通电瓶可能三四百块,而一块启停专用电瓶,换一下动辄就要一千多甚至两千块。

现在我们再回头算算那笔经济账:辛辛苦苦靠它省了三四年的油钱,可能还不够换一块新电瓶的差价。

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有点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些情况下,自动启停功能是必须手动关闭的,否则不仅不省油,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种情况,就是在积水路段行驶时。

如果车辆在水中因为减速而触发了自动启停导致熄火,排气管很可能因为内外压力差而倒灌进水。

此时如果系统尝试自动重启,水就会被吸入发动机气缸,造成发动机内部的“液压锁”,活塞、连杆等核心部件会瞬间损坏,导致发动机直接报废。

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通常会以“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二次启动受损”为由拒绝理赔。

所以,雨天涉水,请务必第一时间关掉自动启停。

第二种情况,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比如地下车库的陡坡上走走停停。

发动机熄火后重启需要一个短暂的延迟,就这零点几秒的时间差,车辆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溜车,如果后车跟得太近,就非常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虽然现在很多车都有坡道辅助功能,但多一重保险总是好的。

第三种情况,就是夏天开着空调等人。

绝大多数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是由发动机直接带动的,发动机一停,制冷也就停了,只剩下鼓风机在吹自然风,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大大影响乘坐舒适性。

总而言之,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本身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它的初衷是为了节能减排,在某些路况下也确实有效。

但它并非一个可以“一刀切”对待的傻瓜功能。

我们作为驾驶者,不应该盲目地“上车就关”,也不应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它的主人。

比如,在遇到一个长达一分钟以上的红灯时,完全可以让它安心工作,享受片刻的宁静和省油。

而在走走停停的严重拥堵路段、需要涉水或爬大坡时,就果断地关掉它。

很多车主也摸索出了技巧,比如通过轻踩刹车的方式来控制,让车停住但又不触发启停。

配合自动驻车(AUTOHOLD)功能一起使用,也能极大改善启停的体验。

说到底,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了解它的原理,懂得它的脾气,才能真正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反过来被它所困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