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

这年头,买车这事儿,怎么感觉越来越像是在玩一场“心理游戏”?

就说最近那个视频吧,雷总在发布会上,嘴里像机关枪一样吐出好几个“免费送”:八千块的Nappa真皮座椅,一万八的零重力座椅,还有那让人心动的熔岩橙车身…

这车标价25万,算上这些“赠品”,总价值直逼七万。

你说,这听着是不是让人心潮澎湃?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但你仔细想想,这“免费”二字,到底藏着多少门道?

网友们的评论,那叫一个精彩:“谢谢雷总赠送,不然我买的就是个车架子!”

、“能不能不要,然后便宜点?”

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的心声嘛,谁不想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营销手段,简直是把咱们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把本该是高配车型里理所当然的配置,硬生生包装成“免费赠送”,瞬间就拉满了价值感。

就像你去吃碗十块钱的拉面,老板跟你说:“凳子、筷子、辣椒油、纸巾,全都免费送!”

这感觉,是不是比直接说“配料齐全”要来得爽快?

还有人玩梗,自家炒饭也标榜“40块一斤的冬菇,42块一斤的腊肉,免费送!”

这年头,真真假假的“免费”,把咱都搞得有点晕乎了。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免费送”的配置,到底有没有包含在25万的车价里?

能不能真的“不要”?

我特意去问了小米汽车的客服。

人家说了:“‘免费送’是限时购车权益,在指定日期前下定的,才能享受。

它是免费送给顾客的,不包含在车价里面。”

听上去,好像是真免费,跟车价没关系。

然而,事儿还没完。

客服紧接着又说:“只要买了就会有,这个可能没办法不要的,就算不要可能也没法减价的。”

这话一出,我脑子里立马警铃大作!

什么意思?

就是说,就算你压根不需要这些“赠品”,你也得“接受”它们,而且价格一分钱都不能少?

这就像点了个豪华套餐,里面有个你不吃的菜,但你还得照样付全款,而且菜单上还特意标着“这份菜免费赠送”。

这操作,细品之下,是不是有点像《论语·子路》里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种“被动接受”的逻辑,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我再一查,雷总说“免费送”的视频,最早是今年6月份的发布会,当时承诺7月31日前下定的,能享受6.6万的配置。

现在呢,据小米汽车官微说,8月份到现在下定的,至多能享受4.8万的赠送。

这优惠力度,还在动态调整,跟打仗似的,时机和策略都得算计得门儿清。

这波操作,从营销角度看,绝对是高手。

谁能拒绝“免费”俩字呢?

尤其是在买车这种人生大事上,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就像去超市,看到“买一送一”,谁能不心动?

雷总就是把这种消费者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他把Nappa真皮座椅、零重力座椅这些本该是高档车才有的配置,直接拿出来当“赠品”,还标上了不低的“市场价”,瞬间就拔高了这车的价值感。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你想想,25万的车,如果标配一般,但加上这6.6万的“免费”配置,立马就感觉像身价暴涨,直逼三十万甚至更高。

而且这还是“雷总送的”,这心理上的满足感,可不是一点点。

你不是花钱买的,你是“获得”的,是“受赠”的。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就像是登上了人生巅峰,视野豁然开朗。

但咱们消费者,可不能光听营销词儿。

客服那句“不包含在车价中”,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这6.6万的配置,它从哪儿来?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别忘了,任何成本最终都要体现在售价里。

所以,这25万的车价,早就把这些“免费送”的成本摊进去了。

你买的25万,包含了车身、动力、底盘,也包含了那份“ gratis”的真皮座椅和零重力座椅的成本。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所以,当客服说“就算不要也减不了价”时,咱们心里就得有点数了。

这跟参加抽奖一样,即便你抽中了不想要的奖品,报名费也得照交不误。

你虽然“免费”得到了那份配置,但你可能早就为此付了“间接”的费用。

这就像《庄子·齐物论》里说的“吾不知梦之为庄周,庄周之为梦也”,你搞不清自己是做梦的人,还是身处梦境。

这“免费送”的营销,好处显而易见:瞬间吸引眼球,制造话题,让消费者觉得“值”,从而刺激购买。

尤其是那些追求极致舒适和科技感的车主,简直是福音。

他们会觉得,花25万,就能享受到别人花30多万才能有的配置,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可另一头呢?

那些更看重实用性、或者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可能就有点被动了。

他们可能觉得,我不需要那么花哨的座椅,我更关心的是这车的动力、操控、安全性。

但因为这些“免费”的东西,车价可能就被抬高了,或者说,你买到的车,包含了你不需要的配置的成本,你却没办法从中获得实际的好处。

这不就是“鸡肋”吗?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常常在想,未来的汽车市场,会不会充斥着更多这种“打包式”的销售?

厂家把各种配置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不同的“套餐”,然后用“免费送”来包装。

你想要哪种组合,就得全盘接受,价格也固定。

这会不会剥夺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

这不就跟“自由”的真谛相悖了吗?

究竟是选择的权利,还是被动的接受?

说实话,我个人还是更偏爱那种“明码实价”的销售方式。

配置就是配置,价格就是价格,我想要什么,我掏钱买什么。

这样才够通透,也更能体现出咱们消费者的主观意愿。

当然,我也理解,在如今这竞争激烈的车市,厂家得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眼球。

雷总这波“免费送”的操作,无疑是成功的,它让小米汽车成为焦点,也促使我们去思考“价值”和“免费”的真正含义。

这6.6万的“免费”配置,说到底,是一种价值呈现的艺术。

它把高价值的配置,用一种“不花钱”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消费者在心理上获得巨大的满足。

它并非凭空变出成本,而是通过精妙的定价和营销策略,让消费者觉得“买到就是赚到”。

这就像古人所说的“锦上添花”,让本已美好的事物,更添几分光彩。

小米送6.6万配置,客服:不要也得接受!这免费到底算谁的?-有驾

所以,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免费送”,不妨多留个心眼:这“免费”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是真金白银的赠予,还是巧妙包装的价值?

是让你实实在在省了钱,还是让你感觉省了钱?

这其中的门道,值得咱们每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去细细琢磨。

毕竟,咱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对吧?

这就像“贫家富养子”,父母费尽心思,只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

这事儿,就聊到这儿。

你们怎么看?

有没有被这种“免费送”的营销打动过?

或者,你们更青睐哪种购车方式?

在评论区里,咱们一起唠唠!

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是“用车社”,下回再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