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半年报背后的中国车市增量不增收困局,新能源突围能否打破利润瓶颈

要说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那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风云变幻,一集接一集更新没完没了。

像长安汽车,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凭借一股子“不服就干”的劲头,这家老牌车企可谓见证了中国汽车江湖的起起伏伏。

不过,最近长安交出来的半年成绩单,怎么说呢,说它喜忧参半,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销量创新高本来挺让人期待,但营收和利润偏偏又下滑,表面上春风得意,背地里却是苦笑三声。

这到底是咋回事?长安汽车真的是在往前冲还是暗藏隐忧?数据背后藏着哪些行业秘密?这些问题,咱今天就像老侦探一样,一层层来扒一扒。

先捋一下那份最新的半年报,让人“皱眉头”的地方其实蛮多的。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卖出去135.5万辆新车,同比涨了6.8%。

这个数字,摆在2018年以来的同一个时间段里,妥妥是新纪录。

说不定有人要鼓掌了,觉得这家厂子这波操作堪比“打怪升级”——销量不是一直大家最看重的吗?

长安半年报背后的中国车市增量不增收困局,新能源突围能否打破利润瓶颈-有驾

但别急,纸面风光和钱包鼓不鼓,真不是一回事。

半年营收是726.9亿,比去年缩水了5.25%;净利润更惨,跌去了19.09%,只剩下22.9亿。

按表面数字算,净利润率才刚刚过了3%这道线。

咋看咋觉得,有点像那种进了新赛季,表面冲进“季后赛”,其实满身伤还没好。

这还不只是偶尔的“小水逆”。

要知道,从去年(2024)起,长安汽车的日子就有点不好过了。

那年它营收虽然还在涨,总额到了1597亿,但利润却像溜滑梯一样滑下来只剩73.21亿,同比缩水35.37%。

之前还勉强能靠增长喜获“增收”,现在是“增量不增收”,甚至连利润也跟着掉水沟。

毛病出在哪里?不是小公司那种“管理混乱”小儿科。

长安这半年营收下滑,主要面对的还是大环境的“集体熬夜”。

汽车这行,最近两年实在太卷了。

那啥新能源、智能化不断冲击传统大盘,市场最爱比的不是性能,是价格、是补贴、是配置。

一场场“价格战”打得惨烈,利润有时一夜蒸发一半。

谁能用一辆车赚大钱?

现在,“白给”都嫌贵,消费者眼睛里长满“望远镜”,满互联网找最低价。

再来,合作伙伴也拉了后腿。

报表里有一项“投资收益”,这次一下子猛降了三分之二,现在只剩3.5亿出头。

这背后,就是合资企业丢了大招。

代表性的长安福特,去年的净利润还是18亿,今年缩水到7.5亿。

不得不承认,合资品牌的黄金时代,中美关系的波动,还有市场口味变了,都在影响。

其实,政策风向也给长安添了不少堵。

今年出炉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气氛一度紧张到“车企圈里人人自危”。

钱不能再拖欠,供应商账期缩短到60天以内。

看似没人敢赖账了,其实等于短期“现金大考”,本来账上宽松的现金,被集中掏出去回了供应商。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半年来长安的应付账款和票据余额直接降了31%不说,资金流周转时间一下缩短50天,看着灵活多了。

但一转身,经营现金流净流出86.07亿元,去年同期还正着,今年倒赔50多亿现金。

其实这就像刚发了工资立刻还信用卡,表面贡献了正能量,实际手里剩下的“烟钱”寥寥。

说了这么多,难道长安真的一点亮色都找不着?

还真不是。

那个抬头挺胸的“转型升级”四个字,或许就是长安新希望的种子。

半年报里扣非净利润涨了26.36%,达到14.77亿元,这可不是小意思。

再瞧一眼它的毛利率,去年同期13.8%,现在升到了14.58%,就是一每卖一辆车,赚的毛利多一些。

不那么容易被卷。

怎么做到的?

搞技术创新,拼研发,悉数家底都倾注在未来。

32.84亿砸进研发,比去年猛涨将近13%,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真实写照。

如今的汽车市场?,拼的就是“技术软实力”。

而提到新能源,再怎么谦虚都该自夸几句。

今年上半年,长安新能源汽车一口气卖出去45.2万辆,这涌现的势头,相当于暴涨了50%。

更厉害的是,新能源车的均价提高到了4800元。

什么概念?

就是不再只靠“地推促销”,而能卖出更值钱的高配产品。

这才是消费升级时代的“牌面”。

但,关键点也在后头。

新能源真能帮长安挣钱么?

再高的销售量,没有爆款车型支撑、没有口碑效应,品牌溢价上不去,那盈利依旧是“看得见、吃不着”。

具体到车型,卖得最好的新能源产品是那款定位A00级别的长安Lumin,7.87万辆,算是小而美的典型代表。

可是,这种入门级别车型的利润,也就那样了。

毕竟大家都在抢同一块蛋糕,羊毛出在羊身上,赚谁的钱真要打个问号。

新能源背后,还有更深的隐忧。

长安旗下的深蓝、阿维塔这俩新能源子品牌,是当家花旦没错,但账面数据……唉,亏损还在继续。

2024年时,深蓝净亏7.39亿,阿维塔更狠,亏了接近14亿。

最新半年报讳莫如深,没明说具体数字。

不过,领导口风也透露点信息:“只要月销量达到3万,深蓝就能保本。”

长安半年报背后的中国车市增量不增收困局,新能源突围能否打破利润瓶颈-有驾

现实却骨感:今年1-7月,深蓝总计卖了16万辆,有两个月批发销量刚碰到2.7万……

这和盈亏线还差一截,还要多卖点。

细瞅下,6月销量虽有提升,7月份却落回36%,说明市场接受度“半冷场”。

买账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品牌镀金不易。

再看高端一点的阿维塔,年初一度觉得势头不错,连续几个月都进了万辆俱乐部,结果转头到7月,连7千辆都没保住,销量目标本来定在22万,看看现在还差了多少。

估算一下,大概率要“凉凉”。

话虽如此,长安依然不服输,下半年摩拳擦掌,准备一波“新机型轰炸”。

阿维塔06、07、12等新车型,全都要总统露脸,有望搭载宁德时代最新黑科技电池。

说不定成都车展就是重头戏。

深蓝打算更猛,8月起半个月一波新品,持续发力到年底,谁也不敢小看野心。

CEO直接放话,第四季度要干到单月4万销量,还想冲进全球市场凑热闹。

长安半年报背后的中国车市增量不增收困局,新能源突围能否打破利润瓶颈-有驾

牛皮吹得很大,实际头铁到能不能如愿,谁都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怎么说呢,站在媒体和老百姓的角度,长安这半年风风火火,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没方向”。

它的问题是谁都逃不掉的大环境和新能源转型集体焦虑。

硬碰硬,拼出局部亮点,但暗礁涌动,现金流也好、盈利压力也罢,每一关都像过山车。

历史和现实反复印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新能源这场“狗斗”还远没到终点。

对于长安来说,如何在“不敢涨价、不敢断供、不敢亏本”的“三不”夹缝生存,如何让供应链、合资企业、研发转型那一张张难啃的骨头都变成真金白银,这比单纯拼一时销量重要太多。

如果只看漂亮的“增量”,忽略了营收和现金流里的暗涌,那就像看球只看进球数不看失误率,是会出大问题的。

新政出台,生态剧变,没有哪家车企能长期靠“压供应商”活下去,谁能笑到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要拼内力。

说到这里,长安的半年报其实是个缩影,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全民剧本杀”的一角。

谁能突破利润围城,谁就可能拿到最终剧本的主角卡。

而且,千万别低估用户的洞察力,市场也不会总给机会让你改正“作业错误”。

问题能否倒逼转型?未来新老品牌新旧业务如何共生?咱们还得看接下来这几场大戏。

大家怎么看长安和中国大厂的这轮“增量不增收”怪圈?是行业大周期作祟,还是企业经营自身还有“门道”没找对?欢迎留评论一块聊聊,咱们说不定哪天就能见证赛道下一轮“大结局”!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