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吨重车硬扛3600公里进云南,死活不充电,油耗让人闭嘴

我跟你说,当加油站那把冰冷的油枪“啪”地一声跳断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趟算是栽了。

哥们儿在副驾睡得正香,口水都快流到座椅上了,浑然不知我们的“移动堡垒”即将面临财务破产。

我盯着加油机上滚动的数字,心里默念着九九乘法表,盘算着这一箱油又能撑多久。

3600公里啊,从北到南,横穿大半个中国,就靠这台被我们塞成了“四室一厅”的插混SUV,全程死活不充电,纯当油车使,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出发前那晚,我俩对着一地的行李发愁。

帐篷、睡袋、折叠桌椅、便携冰箱里塞满了肥牛卷,还有那口被我妈嫌弃了八百遍的大铁锅……我拍了拍车顶那个硕大无比的行李箱,它像个累赘的肿瘤长在车顶上,我当时就觉得,风阻这玩意儿,今天算是跟它杠上了。

最后上磅一称,2.6吨。

我勒个去,这哪是自驾游,分明是武装押运,押的还是咱俩下半辈子的伙食。

这趟“作死之旅”,起因特简单,就是被网上那些“大神”给烦的。

一帮人天天在论坛里为了零点几的油耗吵得脸红脖子粗,什么增程先进,什么油混无敌,搞得好像个个都是内燃机转世。

尤其是某些品牌的“神话”,把自家那点油耗吹得跟不食人间烟火似的。

我寻思着,光说不练假把式,你们谁敢把车塞满两吨半的家当,去零下几度的山里溜达一圈再回来吹牛?

所以,我们来了。

大凉山那段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脖颈子发凉。

海拔噌噌往上涨,车窗外的温度计数字一个劲儿地往下掉,最后直接干到了零下。

那风刮得,跟后妈的巴掌似的,一耳光一耳光往车上扇。

车里全靠一个烧水壶续命,不然我感觉我和方向盘能冻成一体。

这时候,谁还跟我扯什么充电环保?

兄弟,我能在荒山野岭喝上一口热水,就已经是最大的环保了。

这就是插混车最混不吝的地方,它压根不给你出单选题,有电就当爹,没电油来扛,主打一个“爷不伺候了”的自由。

说实话,开到中途,看着油表往下掉,我心里也打鼓。

毕竟这么个庞然大物,拖着一屁股家当在盘山公路上蠕动,油耗要是飙到十个以上,我一点都不会意外。

云南的山路可不是闹着玩的,九曲十八弯,一脚油门下去听个响,车速没见涨。

很多时候,我甚至能闻到轮胎和刹车片发出的那种焦灼的、带着绝望气息的味道。

2.6吨重车硬扛3600公里进云南,死活不充电,油耗让人闭嘴-有驾

然而,奇迹这玩意儿,总是在你觉得它不会来的时候,给你一个大嘴巴子。

全程跑完,我拿着计算器,哆哆嗦嗦地按下了等于号。

百公里7.4L。

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世界安静了。

我甚至掏出手机,想查查这个数字在物理学上是不是一个bug。

这不科学,真的。

那些官方测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跑出来的?

是不是找了个体重不过百的仙女,空着车,关着空调,顺风下坡跑出来的?

我们这可是顶着狂风,载着一个小型超市,翻山越岭,连暖气都不敢关,硬生生跑出来的7.4L。

这一路上,我们享受的,是那些斤斤计较油耗的人无法想象的奢侈。

服务区里,别人还在吃泡面,我们已经支起卡式炉,铁锅里滋啦作响地煎着牛排。

景区门口,别人还在为天价住宿发愁,我们把车往角落一停,后排一躺,天窗外就是漫天繁星。

早上醒来,车窗结了一层冰花,像教堂的玻璃,车外寒风呼啸,车里温暖依旧。

这趟3600公里的硬核实测,测的不是车,是人心。

是那些被营销话术和虚假数据搞得焦虑不堪的人心。

事实证明,技术发展到今天,你完全可以既要又要还要。

你可以开着一个移动的家去流浪,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让它变成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所以,别再信那些广告了。

想知道你的车到底有多大能耐,就别心疼,开出去,把它往死里整。

只有在极限的境况下,你才能看到它最真实的一面。

至于我们嘛,已经在琢磨下一趟了,要不去挑战一下拿它穿越沙漠?

反正,这世上本没有路,油门踩多了,也便成了路。

2.6吨重车硬扛3600公里进云南,死活不充电,油耗让人闭嘴-有驾

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