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月度汽车销量榜单揭晓,车市中的竞争格局便展露无遗,不同车企的境遇呈现出天壤之别。有的汽车制造企业凭借出色的产品和营销策略,收获了极为可观的市场份额与利润,赚得是钵满盆盈;而有的车企却因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在市场中举步维艰,遭受着严重的亏损,处境可谓惨淡。不久之前的一天,我突发奇想,将汽车销量排行榜拉到最底部,映入眼帘的是一款名为凯翼E5 EV的车型,它当月的销量竟然仅有1台。
凯翼这个汽车品牌的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仔细回想一下,这不就是前几年五粮液涉足汽车制造领域推出的品牌吗?从市场表现来看,酒业巨头跨界造车似乎并不顺利,在汽车制造这一专业领域,酒厂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近期,最新的月度汽车销量榜再次公布,此时我又想起了凯翼E5 EV这款车,好奇它在这个月的销量情况,便去查看榜单,结果发现它竟然从榜单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禁让我心生疑问:如今的凯翼品牌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旗下是否还有车型在市场上销售?带着这些疑问,我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惊喜地发现南京竟然有一家凯翼4S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决定前往一探究竟,看看支撑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立足的车型到底是哪些。
凯翼品牌旗下现有的车型有哪些?
抵达凯翼4S店后,店门口停放着多辆汽车,经过了解,这些便是凯翼当前主打的车型——轩度。在征得店员的同意后,我顺利地开启了试驾体验之旅。初次见到轩度这款车,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它的整体车身尺寸和造型与曾经的奇瑞艾瑞泽7颇为相似,从外观细节来看,车身线条和设计风格也隐约带有奇瑞品牌的影子。
轩度与奇瑞艾瑞泽7究竟有多相似?
实际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我的判断完全正确。轩度在车身尺寸方面与艾瑞泽7的相似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一致。两者的轴距均为2700毫米,轮距同样是1550毫米,车宽都是1825毫米,车高也保持在1483毫米。唯一存在的细微差别在于,由于前后保险杠的造型设计略有不同,轩度的车长比艾瑞泽7多出了14毫米。如此高度契合的车身尺寸数据,足以推断轩度采用的就是艾瑞泽7的车身架构和底盘设计。
不仅如此,在车身钣金工艺和细节设计上,轩度与艾瑞泽7也是如出一辙。引擎盖上的两条凸起筋线,以及车门的开启形状和轮廓,都几乎没有任何差异。2700毫米的轴距,在紧凑型轿车这个级别中属于较长的水平,理论上能够为车内乘客提供较为宽敞的乘坐空间。我按照自己平时的驾驶坐姿调整好前排座椅后,以我178厘米的身高和偏胖的体型来感受,轩度车内的腿部空间表现较为充裕。同时,座椅对大腿的支撑效果良好,头顶上方也有较为充足的空间,车内中央凸台的高度也处于可接受范围。不过,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相对较直,长时间乘坐可能会稍感不适。
在底盘方面,轩度的离地间隙较高,这种设计让人联想到经典的大众普桑车型,在应对非铺装路面和复杂路况时,具有一定的通过性优势。车辆的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这套悬架系统与艾瑞泽7完全相同,并且如今奇瑞旗下的许多车型也都沿用了这套悬架配置。
凯翼的这种造车策略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取巧”的方式。众所周知,奇瑞在底盘调校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实力,并且在车身强度方面一直秉持着扎实可靠的原则,从车门采用的一体冲压成型工艺就能看出其在车身制造工艺上的用心。因此,轩度直接沿用奇瑞成熟的底盘和车身技术,在车辆基础性能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至少为整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潜在问题。当年奇瑞车型在喷涂工艺方面曾受到消费者诟病,存在车身和底盘容易生锈的情况,目前尚不清楚轩度是否对喷涂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如果我考虑购买这款车,肯定会在提车后第一时间为车辆底盘喷涂装甲,以此来预防可能出现的生锈问题。
出色的动态驾驶表现
在试驾过程中,我着重体验了轩度底盘的动态性能,整体表现令人十分惊喜,可以用“完美”来形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路面信息的反馈恰到好处,驾驶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路面的细微变化和纹理,但又不会因为过于敏感的路感而影响乘坐舒适性。当车辆经过坑洼、减速带等沟沟坎坎时,悬挂系统的避震器压缩过程十分柔和,没有出现生硬的冲击感,并且在避震压缩完成后,回弹动作干脆利落,只会发出两声清脆的“咚咚”声,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晃动和拖沓。从驾驶感受中,能够明显察觉到轩度的车身刚性较强,行驶过程中车辆整体感十足,没有出现因车身刚性不足而产生的奇怪金属变形和挤压声响。此外,车辆的转向系统表现也十分出色,转向手感轻重适中,转向力度的反馈线性且自然,转向比的设定合理,驾驶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转向虚位,方向盘的指向精准度极高,这种驾驶感受与曾经驾驶艾瑞泽7时如出一辙。
奇瑞车型的缺点也一并保留
在轩度这款车上,奇瑞品牌的元素远不止底盘和车身设计这些方面。当打开发动机舱盖时,映入眼帘的是众多带有奇瑞标识的零部件。发动机方面,轩度搭载的是奇瑞的1.5T发动机,虽然发动机表面覆盖了凯翼品牌的装饰盖板,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台发动机实际上就是瑞虎7车型上所使用的同款发动机,发动机上还保留着许多奇瑞的品牌标识。在变速箱方面,轩度采用的是与艾瑞泽5 Plus相同的模拟9速CVT变速箱。由此可见,轩度的整个动力总成系统几乎是完全移植自奇瑞车型。
不可否认,轩度所搭载的这套动力总成具备充沛的动力储备。即使在标准驾驶模式下,车辆在加速超车时也能表现得十分轻快,没有丝毫的拖沓感;切换到运动模式后,动力响应更加积极,驾驶体验更为畅快。然而,这套源自奇瑞的动力总成系统所存在的缺点,在轩度上也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在高负载输出工况下,车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顿挫感,这主要是由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匹配调校不够精细,整体调校风格偏向于追求动力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此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控制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风噪、胎噪还是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噪音,都比我预期的要大,影响了车内的驾乘舒适性。从动力系统和底盘车身结构来看,轩度不仅仅是一款简单的“换壳车”,更像是在奇瑞车型的基础上,仅仅更换了外观设计而已。
重新设计的内饰风格
轩度的内饰经过了全新的设计,整体风格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比较时尚潮流。车内采用了环绕式座舱设计,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驾驶氛围,并且还配备了一块悬浮式中控显示屏。这块中控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触摸操作的手感和系统反应速度都较为出色,菜单操作逻辑也十分清晰易懂。此外,车辆还配备了语音控制、手机远程操控等功能,360全景影像系统的画面清晰度也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胎压监测采用的是直接式监测方式。综合来看,对于轩度这个价位的车型来说,其内饰配置的丰富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过,轩度的座椅设计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座椅坐姿过高。以我178厘米的身高,将座椅调节到最低位置后,驾驶时仍感觉视线偏高,与正常坐姿相比不太舒适。虽然店员解释称,这种高坐姿设计是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让驾驶员能够拥有类似驾驶SUV车型的开阔视野,但我对此解释持怀疑态度,个人认为这更像是车辆在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
价格低于奇瑞的轩度是否值得购买?
综合来看,轩度这款车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可以说其市场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对现有成熟技术的充分利用和成本控制。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现有技术所蕴含的价值依然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理论上在市场中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尽管凯翼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较低,很多消费者对其并不熟悉,但轩度这款车毕竟采用了奇瑞成熟可靠的“四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在动力性能、操控表现和安全性能等方面与奇瑞车型保持着相同的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轩度的市场售价相对较低,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轩度上个月的市场销量仅仅只有649台。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导致轩度销量不佳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其一,凯翼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实在太低,如果不是因为凯翼E5 EV曾经创下月销1台的极端销量数据引起了我的关注,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或许根本不会想到去了解和体验凯翼品牌的车型。其二,轩度的外观设计存在较大争议。从外观造型来看,轩度的设计风格与内饰的时尚感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审美不统一的感觉。在我看来,轩度的外观设计仿佛还停留在十年前的设计理念,尤其是车辆前脸格栅上的宝马三色装饰条,不仅没有提升车辆的美观度,反而给人一种浓浓的汽配城改装风格,显得十分突兀。起初我还以为这是4S店后期改装的装饰,结果得知这竟然是车辆出厂时的原厂设计,这种设计风格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