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李想:两万块都要批的「抠」是门真功夫

理想汽车李想:两万块都要批的「抠」是门真功夫

理想汽车李想:两万块都要批的「抠」是门真功夫-有驾

「两万块预算都要董事长签字」——这条爆料在汽车圈炸开了锅。当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坐在直播间回应质疑时,弹幕里飘过最多的问题是:「这么抠门的企业能造出好车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理想汽车的财报里: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80亿元,连续九季度盈利的成绩单,让「抠门哲学」变成了商业教科书。

钱要花在刀刃上

直播间里李想掰着手指算账:「多花1块钱出问题,得花5块钱补救」。这种近乎偏执的成本管控,源自理想汽车创业初期的融资困局。当年李想带着增程式技术方案,见了上百家投资机构,融资PPT改过38版,最终只拿到明势资本黄明明的救命钱。

正是这份「穷怕了」的经历,让理想汽车把省钱刻进基因。2023年品牌市场费用率0.6%,不及同行十分之一;管理费用率7.89%,比蔚来低15个百分点。就连北京车展的展台搭建费,都比其他车企少了两个零。

抠门背后的商业逻辑

李想的「抠」不是简单的省钱,而是建立了一套动态调节机制。他把企业开支分为「保命钱」和「发展钱」:供应链采购卡死预算,但自动驾驶研发预算上不封顶;市场活动经费精确到个位数,但用户运营投入翻倍增长。

这种「战术性抠门」带来惊人效果:理想ONE单车研发成本比竞品低23%,毛利率却高出5个百分点。用李想的话说:「省下来的钱都变成了用户体验——更大的屏幕、更软的座椅、更聪明的语音助手。」

安全线以上的自由

在直播间最动人的瞬间,是李想谈到安全投入时的态度转变:「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不需要我审批」。这个细节暴露了「抠门哲学」的本质——不是盲目省钱,而是构建优先级分明的价值体系。

当其他车企在营销大战中疯狂撒钱时,理想汽车默默把25%的研发预算砸进车身结构;当行业追逐激光雷达数量时,他们选择用算法优化实现同等安全性能。这种「该省省该花花」的智慧,让理想L9在碰撞测试中拿下全优成绩的同时,成本反而比竞品低12%。

写在最后

李想的「抠门」正在改写汽车行业规则:去年理想汽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8%,但总成本反而下降3.2%。这背后的商业智慧,就像他常说的那句:「省钱不是目的,是要把钱变成用户摸得着的价值。」

当「烧钱换增长」的故事不再动人,理想汽车的「精准投入」正在证明:会省钱的企业,才是最懂花钱的长期主义者。这种「每一分钱都要听见响」的较真劲儿,或许才是新造车运动最稀缺的品质。

你怎么看企业「抠门式管理」?是制约创新还是生存必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