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朋友看新能源车,销售拍着胸脯说:“增程车多好啊,电池小不占地方,车也轻,能加油能充电,完全没续航焦虑!”朋友当场就心动了,可我回家一查参数却直皱眉——同样是中大型SUV,小鹏G9整备质量2196kg,理想L6居然达到2330kg,L7更是夸张的2460kg!电池容量少了快一半,车重反而多出好几百斤,这到底咋回事?
很多人觉得,增程车多了发动机和油箱,重一点理所当然。来算笔明白账:一台小排量增程器撑死150kg,50升油箱加满油连箱子带管路也就90kg,加起来不到250kg。但纯电车一块大容量电池也就四五百公斤,按说重量差不该这么大啊?可现实是,理想L7比同级别纯电SUV重了快300斤,这多出来的分量到底藏在哪?
上周我去试驾增程车,坐进驾驶座就感觉车头压得慌。销售说这是“扎实感”,可开起来完全不是回事——转弯时方向盘像灌了铅,急刹车时车头拼命往下栽,车身晃得人头晕。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问题藏在这套增程系统里。发动机得配个大功率发电机,光理想ONE的发电机就跟小型电机差不多,少说增重80kg。再加上前后驱动电机,增程车足足比纯电车多了一套动力装置,电机数量直接翻倍!
更别说为了让发动机正常工作,排气系统、冷却系统全得往上堆。三元催化器那个铁壳子就有20kg,散热器、水泵、风扇加起来又是15kg。还有发动机的“大脑”ECU、小电瓶、高压安全模块,里里外外几十处增重细节,车企根本不会告诉你。我算了算,这些隐藏部件加起来轻轻松松超过100kg,相当于后排多坐了两个壮汉。
车重带来的麻烦可不止开车费劲。我有个开增程车的邻居吐槽,周末带全家去露营,后备箱装满行李后,车身明显往下沉,过减速带时悬挂吱呀乱响。去4S店检查,师傅说增程车为了平衡重量,前轴载荷普遍超过55%,长期满载容易伤底盘。想想真后怕,当初还以为车重就是安全,没想到反而埋下隐患。
再看看底盘悬挂,为了扛住这额外的重量,车企要么换更硬的弹簧,要么加粗防倾杆。我试过某款增程车,厂家号称标配CDC减震,可过弯时车身侧倾还是很明显,销售无奈地说:“没办法,底子重,只能尽力调。”这话听着多无奈,合着消费者花高价买的配置,只是为了弥补车重带来的缺陷?
买车图啥?不就图个好开又安全吗?增程车确实解决了续航问题,可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重量超标导致操控变差、悬挂劳损,满载时安全隐患增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痛点。作为普通消费者,不能只听销售吹,得自己扒开参数看本质。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热闹,各种技术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增程车不是不能买,但一定要想清楚:你是更在意那点续航安全感,还是愿意接受沉重车身带来的驾驶妥协?下次去4S店,不妨亲自坐满乘客、装满行李试试,感受下满载时的驾驶质感。毕竟买车是大事,别被“轻电池”的宣传忽悠,实实在在的驾驶体验才是硬道理。
你身边有开增程车的朋友吗?他们有没有吐槽过车重的问题?要是你选车,会更看重续航还是操控安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一起把买车的账算明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