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有些行业是靠换代生存的,有些则是靠换皮进化的。汽车行业呢?我看快发展成了“换名求活”,每年都能鼓捣出个大新闻,让每个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人都为油不油电不电、排不排放、能不能上牌神魂颠倒。新规一出,人人都是通天“新能源侠”,小学毕业就能懂个八成道理,中学毕业基本能指导世界了。而这次,八个部门联名搞了个“工作方案”,给行业下了个大订单,新能源汽车要试点新增推广70万辆。听着都热闹,爱国热情似乎被直接拉到一百摄氏度,烧得我夜里睡觉都怕被电蚊拍误伤。
一想到试点城市的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坐等摘掉油罐子,开开心心迎来大号“充电宝”,心情比三伏天还燥热。推广目标写得明明白白:“试点城市新增70万辆新能源汽车!”你要是觉得70万听着没什么,那再加个身份证后四位你试试?这不光是数字,还是一道横在燃油党心头的疤。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说得好听,干得也热闹。可只要你站在某个路口盯一上午,看着清一色红蓝绿白的新能源出厂自带土豪气场,也许才明白“全面市场化”有多市场,开什么玩笑,原价提一台都费劲,谁还敢说这不是“有钱人的游戏”?
为啥大家那么热衷于上充电桩自习,因为支持措施给得实在,钞票听从国家号召。以旧换新,动力电池更新,下乡送致富,税收优惠送温柔,车船税再减点,你家大爷今年都想学学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说不定明年能在乡村实现科技致富。说是“提振消费”,其实听着像“提亲”,政策开个头,配套就像彩礼、钻戒、三金五银,面子该有的都有。汽车限购地区还被鼓励优化政策,政策优化完,剩下的大概率就是“买不起”的赤裸裸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买得起的人的专属发明,就像某些聪明人发明了虚拟币,又把概念炒起来,最后剩下的一地鸡毛多数是“为国接盘”。下乡活动说得大气磅礴,组织层层推进,看似要让广袤农村变身充电新地标。可是农村的李大爷换车前得先录个短视频,感谢新时代,要赶上了就直接上网求助“乡村互助换电”群。至于换电模式的指导意见,听着像是指导你用滴滤咖啡代替老白开,城里人新鲜一阵,农村人心疼电费,又怕停电,祈祷下次试点轮不到本村。
至于保险,新能源折腾得多,保险公司先吓出汗,两年一换电池,三年报废半价,保险险种进化得比政策还勤快,这世上不变的只有“理赔难”。车险都改革了,智能系统、人工智障都安排上了,可一旦剐蹭发生,核损人员比特斯拉冷启动还慢。换电池会穿越城乡,政策优惠会漂洋过海,最后发现买单的还是老百姓,你说尴尬不尴尬。
我只关心一件事:固态电池到底能不能撑过一个冬天,北京、哈密、拉萨大雪大风,电池流一把眼泪。高速充换电,听起来像是“时光机”,仿佛一脚油门下去,车还原地打转——乡乡全覆盖不等于堵堵都畅通,说不定以后拉货的司机都得随车配发个小发电机,以便突然变“手动混动”。说是关键技术要突破,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听着像是地球人与火星人约架,汽车厂子个个攒着命拼研发,芯片按克卖、系统按套卖,搞得仿佛买辆车顺便送个博士学位。
可惜这些年咱们技术进步是进步了,但依赖进口的毛病可没少,你让我相信新能源能靠自己一步到位,抱歉,我智商够不上决策者的乐观。智能网联的画饼画得越来越圆,人人都想提前尝口科技鲜肉,等真投产了,又原地吃起了智能咸菜疙瘩——说到底,汽车再变,本质还是“脚替轮胎”。
充换电设施铺到高速,广告语说“畅通无阻”,实际上一到寒暑假堵车,高速上充电队比买奶茶队还壮观,洗手间成了新能源司机的第二家。政策里说的“优化完善”,落地时常变成“再造一遍”,最后还是大家凑热闹。还记得那些年推出的自行车、摩托、电瓶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板凳吗?今年的爆款叫“共享充电桩”,以后可能有“共享排队伴侣”,陪你一边充电一边算心跳。
说是县域“补短板”,可乡村路上最常见还是摩的和三蹦子,新能源来了,大家第一反应是“电池抗不抗造”,不是车上配“操作系统”,而是电机能不能带着鸡鸭回家不卡顿。要我说,汽车行业的工作方案,很多时候就像新编红楼剧本,剧透无意义,剧情反转永远比你想得快。每次政策一落地,都有人欢呼有人叹气,谁家抛了燃油爹,谁家喜提新能娘,说到底还是一场家庭伦理剧,有点琼瑶,有点赵本山,更多还是自编自导自嗨。
大家眼里都盯着市场全面化的星辰大海,好像新能源骑白马、踩祥云、会让城市多长俩脑袋。但现实往往像二手新能源车的检测单,只在纸上风光,实际用起来跟潮湿天的电子烟一个水平,经不起风雨。一边是宏伟目标提振士气,另一边却是充电桩坏着没人修、配套齐活等于配齐套壳。农村的李大妈骑着电动车问:“小伙子,70万辆都推广完了,这车最后跟我有啥关系?”我只能诚实地说:“有关系,但不大。”
技术创新,政策护航,一切都像打了激素的鸡蛋,人人都说好,怕的就是吃着吃着嘴巴麻。车船税减免的善意,像是烤红薯摊的赠送糖霜,主食没变,糖分略加,吃多了容易胖。新政优化,老百姓每年都在“旧貌换新皮”里期待三好学生式提拔,现实偏偏爱开玩笑,天上掉馅饼,地上多了陷阱。
当然,这70万辆新能源推广,未来一定会成功。就跟我去年买的基金“有望大涨”一样,未来是无数的希望,现实是不识抬举的万有引力。乐观地说,中国新能源市场就像谁家一儿一女争家产,吵嚷得热闹熬不过体检,谁先到医院挂号谁先上,不比谁孝顺,比谁能吹。
站在旁边看这些政策,你会发现所有国家的大手笔,都长得像段子手手里的幽默,每一句都包着刺,每个笑点都藏着泪。新车上市快,老车贬值更快,换电速度感人,推广节奏逼人,政策发布一天涨三遍,唯独工资二十年不动弹。行业再稳增长,最多稳住的是公务车采购,剩下的稳稳送给了充电站排队和保险理赔。这是个全民新能源的时代,也是全民段子的时代,唯独不是全民实惠的时代。
有时候,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政策文件,更像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灵抓阄。谁赶上了谁幸运,谁掉队了谁认命。八部门一起发话,权威得让人肃然起敬,目标定得让人元神出窍。可等风过去了,一切都藏进小区车库的角落,落满灰尘。新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在欢腾中表演尴尬,在盛大里体会无力,最后悄无声息地把抱怨写进朋友圈,配文:“新能源,挺好,挺贵,也挺麻。”
写到这,我已自觉淘汰成自动挡的老燃油,推着键盘在思想的角落待命。未来的幸福路,愿人人都有免费充电桩,也都能找到顺路带自己的幸福司机。别再问我买不买新能源了,坐车都是问题,何况买车。反正电不电的都一样,地球最后还得靠自行车救赎。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