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天儿热得邪乎,出门溜达两步后脖子就黏糊糊的。我琢磨着去趟超市买点菜,路过公交站看见新挂的"空调公交"指示牌,标价两块——跟普通公交一个价,心下好奇,掏了两块钢镚儿就上了车。
刚迈上车门那股子凉风就扑过来,跟外头蒸笼似的天气比起来,跟掉进冰镇西瓜瓤里似的。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站定,看见前头几个大爷大妈正凑一块儿唠嗑。"哎呦这凉快劲儿,比家里空调还带劲!"穿蓝布衫的大爷摇着蒲扇直乐,旁边拎菜篮子的阿姨接话:"可不是咋的,我家那屋空调坏了半个月,我还琢磨着今儿去商场蹭凉呢,这下省得瞎折腾了。"
我这才留意到,这车确实跟以前的老公交不一样。头顶的灯不是那种忽明忽暗的老壁灯,亮堂堂的跟白天似的;座椅虽然还是硬邦邦的塑料面儿,但摸着比以前的旧座椅干净,也没那股子经年累月的霉味儿;最明显的是车窗,边儿上都装了深色的遮阳帘,阳光透进来也不刺眼。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扫了一眼,笑着说:"咱这车刚上线俩月,空调是自动调温的,26度恒温,您瞧这风跟自然风似的,不直吹人。"
可聊着聊着,我就发现个事儿——车上二十多个座位,除了我这种站着的小年轻,坐着的几乎全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大爷大妈。车过三个站,上来个抱孩子的年轻妈,站在过道里直喘气,好几个坐着的老人抬头看了看,又低头摆弄起手里的保温杯或者手机。我又数了数,始发站上来的那拨儿老人,好几个手里要么提着刚买的菜,要么抱着自家种的黄瓜茄子,看样儿都是打算坐全程的。
"咋没人让座呢?"我小声问旁边的大爷。他扶了扶老花镜,指着斜对角坐的白头发奶奶:"您瞅那位,前儿我见她从二中站上的车,说是去医院复查,大夫说她膝盖不好不能长时间站着。"又指了指斜前方的爷爷:"这位更逗,他说坐公交比骑电动车得劲儿,反正到终点站就回家,没两步路。"说话间,又有俩年轻人从后门挤上来,其中一个姑娘给坐着的奶奶递了瓶矿泉水,奶奶赶紧摆手:"不用不用,我这儿有杯子,车站就有直饮水。"
我这才明白,不是老人们不愿意让座,实在是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怕站起来腿抽筋,有的想着"我就坐两站"结果坐过了站,还有的是被子女叮嘱"坐公交安全,别挤地铁"。就像那个抱孩子的妈,后来在"劳动公园"站下了车,临走前冲让座的爷爷连声道谢,爷爷倒不好意思了:"我刚才看你站半天了,就是看你怀里孩子睡得香,没忍心叫醒你。"
下车的时候,我特意看了眼站牌——这趟公交从老城区到新开发区,贯穿了三个菜市场、两个医院和一个学校,沿途站点密得跟串糖葫芦似的。突然就懂了为啥老人们爱坐这车:便宜、凉快、站点全,比打车省事,比骑电动车得劲儿。至于座位嘛,就像咱老百姓过日子,哪能事事都周全?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计较,这凉快的公交车厢,才能真正凉到心里头。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