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一个精打细算,买车这件大事更是如此。
说到买车,尤其是买一辆家用的SUV,什么最重要?
空间得大,坐着得舒服,样子得好看,但很多人心里头最惦记的,恐怕还是“省不省油”这四个字。
毕竟,车是买来开的,油价一涨一跌都牵动着咱们的钱包。
可您知道吗,咱们嘴里说的“省油”,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眼里的“省油”,可能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最近,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一份2025年的中型SUV省油榜单,我仔细瞅了瞅,看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感觉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在讨论同一个话题,信息量大到让人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份榜单是按照综合油耗从低到高排的,咱们就从排名最靠后的那几位说起。
垫底的是两款韩系车,起亚的Telluride和现代的Palisade。
这两兄弟在美国可是卖得风生水起,是中型SUV市场的绝对明星。
为啥这么受欢迎呢?
原因很简单:车身尺寸巨大,内部空间宽敞,标配三排座椅,开起来气派,搭载的还是V6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输出那叫一个平顺线性。
听着这些描述,确实挺诱人的,对吧?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美国环保署给出的综合油耗数据是22 MPG,这个“MPG”是“英里每加仑”的缩写,咱们得换算一下才能明白。
换算成我们熟悉的百公里油耗,大概是10.7升。
您没看错,百公里油耗接近11升的车,在2025年的省油榜单上,居然还能榜上有名,仅仅是排在末尾。
这一下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在我们国内市场,如果一款家用SUV的油耗上了两位数,那基本上就会被贴上“油老虎”的标签,买车的时候销售都得想方设法回避这个话题。
可在美国,消费者似乎对这个油耗水平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榜单的原文里还一个劲儿地夸它内饰做得多好,座椅多舒服,开起来多有高级感。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两国完全不同的用车环境和消费观念。
在美国,地广人稀,高速公路网络发达,油价相对收入来说也比较能接受,所以他们更看重的是长途驾驶的舒适性、车辆的动力储备和绝对的空间大小。
至于那百公里多出来的两三升油,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为了获得这些优势所必须付出的、可以接受的成本。
再往榜单前面看,像是大众的Atlas Cross Sport、雪佛兰的Blazer,还有丰田的汉兰达,油耗表现稍微好了一些,集中在23到25 MPG这个区间,换算过来差不多是百公里9升到10升出头的样子。
这些车在美国市场也各有各的卖点,比如大众强调运动感,雪佛兰主打帅气造型,丰田则是可靠耐用的代名词。
但无一例外,它们的油耗数据放在我们国内来看,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偏高了。
就拿咱们非常熟悉的汉兰达来说,燃油版在国内市场也一直因为油耗问题被拿来和各种混动车型比较。
而在美国的这份榜单里,它百公里9.4升的油耗,竟然能被归为“燃油效率高”的行列,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更有意思的是马自达的两款新车,CX-90和CX-70。
这两款车被评价为拥有豪华的内饰和顶级的驾驶乐趣,油耗也做到了和汉兰达一样的百公里9.4升左右。
马自达一直想在驾驶和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值得肯定。
但文章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它们的缺点:后备箱空间小,实用性不强。
这就又触及到了中美消费观念的核心差异。
为了所谓的“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去牺牲家庭用车最看重的装载能力,这种取舍在我们这个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实用性的市场里,显然是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咱们的消费者想的是,这车能不能舒舒服服地坐下一家老小,过年回家的后备箱能不能塞满大包小包的年货,而不是在山路上劈弯有多爽快。
最后,咱们来看看这份榜单的冠军,被评为2025年最省油的纯燃油中型SUV——斯巴鲁傲虎。
它的成绩是多少呢?
28 MPG,折算下来是百公里8.4升。
说实话,对于一款全系标配全时四驱系统的车来说,这个油耗表现确实算得上优秀了。
斯巴鲁傲虎凭借其独特的跨界造型、出色的行驶稳定性和不错的空间,在美国一直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但是,请注意,这已经是美国人眼里的“省油天花板”了。
百公里8.4升的油耗,在我们中国市场是个什么水平?
这几乎就是我们很多国产品牌1.5T或者2.0T燃油SUV的平均水平,甚至一些调校出色的车型还能做到更低。
而一旦我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领域,那这场对比就变得毫无悬念,完全是降维打击。
您去跟一位开比亚迪唐DM-i的车主说,我这车百公里油耗8.4升,特别省。
他听了可能会善意地笑一笑,因为他的车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油耗也才5升多,如果平时上下班通勤都用电,那每公里的花费甚至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更不用说像理想、问界这一类主打增程的车型,它们通过“用电为主,用油为辅”的模式,把综合使用成本拉到了一个传统燃油车无法企及的低位。
所以,回过头再看这份美国的省油榜单,它对我们普通消费者的直接购车指导意义其实并不大。
但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汽车世界。
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市场已经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并且是加速超车的快车道。
当美国市场还在为百公里能不能省下一两升油、为V6发动机的魅力而津津乐道时,我们已经把竞争的焦点放在了全新的维度上。
我们讨论的是电池技术、是智能座舱、是高阶辅助驾驶,是我们车里有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
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整个汽车消费理念的革新。
可以说,在如何定义下一代家用汽车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更符合未来趋势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