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皮卡破局,场景化需求驱动产业变革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曾经被政策与消费习惯束缚的皮卡市场,正迎来一场由电动化与智能化主导的深刻变革。

新能源皮卡破局,场景化需求驱动产业变革-有驾

近日,由《车壹传媒》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皮卡消费趋势研讨沙龙在北京拉开帷幕。论坛围绕聚焦新能源皮卡技术路线、用户场景与政策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共话新能源皮卡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新能源皮卡市场似乎突破了发展的第一个瓶颈。以前皮卡很少参加A级车展,但今年上海车展上却有多款新能源皮卡亮相。这是新能源皮卡走向更大市场的积极信号。

从上海车展多款插混皮卡亮相,到行业论坛热议技术路线,皮卡新能源化的转型不仅关乎产品迭代,更是一场围绕用户需求与场景适配的产业重构。

新能源皮卡破局,场景化需求驱动产业变革-有驾

全球皮卡市场规模近9000万辆,中国占比约33%,但渗透率仅为2%,远低于国际市场的20%。这一差距背后,暗藏着中国皮卡市场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叠加新能源、智能化浪潮,皮卡市场将迸发更大的创造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皮卡销量同比增长超180%,其中插混车型因“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特性,成为市场新宠。

“用户不再只为拉货买单,他们需要兼顾生活与工作的全能伙伴。”吉利雷达CEO凌世权指出,新能源皮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传统燃油车的痛点:高油耗、低舒适性、有限功能。例如,外放电功能让皮卡化身“移动电站”,轻松满足露营、野外作业等场景需求,这正是燃油车难以企及的优势。

新能源皮卡破局,场景化需求驱动产业变革-有驾

作为新能源皮卡市场的领头羊,目前吉利雷达走的是纯电和插混同时发力的技术路线。

纯电皮卡在补能便利的南方地区优势显著,续航普遍突破500公里,且电耗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3;而插混凭借“无续航焦虑”和低温适应性,成为北方及长途用户的首选。

吉利雷达的“双路线”策略颇具代表性:纯电车型主打性价比与日常使用,插混车型则搭载雷神电混系统,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高原爬坡与低温启动能力突出。凌世权直言:“技术没有绝对优劣,关键看能否满足用户‘既要动力强,又不想多花钱’的苛刻需求。”

差异化技术之外,新能源皮卡的竞争已延伸至生态构建。例如,吉利雷达推出“雷达飞梭”系统,整合无人机巡检、智能充放电等功能,瞄准农业、安防等细分场景。

新能源皮卡破局,场景化需求驱动产业变革-有驾

凌世权回应,打造爆款需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核心,产品要具备超越竞品的实力。新能源皮卡既要保留传统皮卡装载、拖拽、通过性强、耐用、经济的属性,又要实现节能环保,达到新能源 SUV 的舒适、安全标准。

除了国内市场之外,吉利雷达皮卡还将目光投放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中国皮卡目前在东南亚、澳洲等右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品牌影响力仍待加强。行业分析指出,中国车企需抓住“电动化+高性价比”优势,复制国内市场的成功路径。

从政策松绑到技术成熟,从用户认知到生态完善,新能源皮卡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产品真正解决场景痛点时,市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这场由需求驱动的变革,或将重塑全球皮卡格局,开启属于中国皮卡品牌的黄金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