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经683轮的司法拍卖,18位买家的“暗战”,让天际汽车绍兴分公司的机器设备最终以6495万余元落槌,这价格连账面价值的一折都不到。这背后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一家昔日造车新秀的陨落与叹息。让人不禁感慨:新能源造车这条道上的淘汰赛,可真没给人留几分情面。
天际汽车的故事,得从它前身“电咖汽车”说起。这家公司多少还跟乐视汽车有点姻亲关系,算是踩了互联网造车的头风。从2018年电咖更名为天际,打算“转高端”那刻起,公司估计就没少做“梦”。但一辆纯电SUV天际ME7,硬生生从2018年PPT上“憋”到2020年才上市,销量却只有惨淡的97辆,这注定把梦敲了个稀碎。更别说后来的ME5、销量蒸蒸日下、资金链拉警报,2023年甚至停工停产。再看数据,一年几款车总销量凑不到一个普通车企的单月出货量,这谁扛得住?
说白了,天际汽车的问题并非“天灾”。资金链紧绷、销量低迷不过是症状,最根本的还是战略与执行上的失误。当年它深信高端化转型可“打怪升级”,看上去是顺应市场大势,实际上却没想明白“不成熟的企业就该先活下去”。天际推出的两款车型,无论是ME7还是ME5,从性能到定价几乎没什么竞争力,仅凭捆绑“高端”标签就想要消费者买单,实在有点高看自己。再加上补贴政策的退坡、行业竞争卷成麻花,新势力从蓝海变成了“血海”,对于天际这样的企业而言,“行业淘汰赛”就是不可避免的大难题。
但说实话,天际的“败局”并不让人意外。这几年,倒下的新势力车企能拉个队列游行。从拜腾、赛麟到天际,无一不是高喊梦想上路,却被现实拍得头破血流。造车是个高门槛的游戏,更别提新能源赛道的复杂性,研发需要真金白银,交付考验产能爬坡,还得面对市场的耐心与消费者根本不兜圈子的挑剔。你产品过得硬还不行,离不开规模效应。天际产品上不去,销量没起色,现金流自然断裂,而断了“粮”的军队是很难活下去的。
从另一面看,天际的现状也映射出整个行业的一种“模式镜鉴”。早期那批造车新势力,尤其是靠PPT融资起家的公司,有多少依赖补贴与烧钱存活,把车市当成年复一年的融资故事场?退潮,补贴罄尽,废掉的就不仅是那些模糊的商业模式,还有那些最初生机勃勃的梦想。反倒是些脚踏实地的,比如理想、小鹏,才慢慢占据了市场席位。这说明什么?跟着热潮入场容易,但熬过寒冬才是真功夫。
天际汽车的这场设备拍卖,恐怕是它“卷土归来”的断头路吧。机器设备都换了新东家,企业恢复生产的可能性自然近乎为零。说白了,新能源造车的风口没有想象中那么长久,那还是拼硬实力的江湖。毕竟,饭碗是抢来的,不是谁天上掉馅饼能砸中的。
到了这里,还得问一句:昔日一颗看似闪耀的“新能源之星”,如今黯淡收场,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与市场的节奏真的步调一致了吗?造车,终究是个长跑,有梦想固然美好,但没有脚踏实地的耐力,这赛道,谁又能跑得长远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