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车企总部选址,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上海。
毕竟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不仅有密集的金融资源,还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配套,不少外资车企、本土车企都把核心部门放在那。
可蔚来却反其道而行,把全球总部落在了合肥。
要知道,前些年提到合肥的汽车产业,名气远不如上海,甚至有人觉得它只是“后起之秀”。
明明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产业链资源看起来更占优势,蔚来为啥偏偏选定合肥?
2020年那会,蔚来正处在比较难的阶段,账上资金紧张,连维持正常生产都有点吃力。
李斌当时跑了不少地方寻求帮助,直到接触到合肥。
合肥没有光谈“未来规划”,而是直接拿出了70亿元战略投资,还联合蔚来一起投入112.6亿元,专门用来建全球总部和生产基地。
更关键的是,这笔投资没有设置苛刻的对赌条件,反而允许蔚来后续根据发展情况回购股份,2020到2021年,蔚来就回购了超80亿元股份,合肥国资也因此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对比之下,上海的投资更偏向市场化规则,对企业的短期收益要求更高。
对当时的蔚来来说,合肥给的不是“画饼”,而是能解燃眉之急的真金白银,这种“雪中送炭”的支持,正是它最需要的。
车企生产最看重的就是产业链配套,离零部件厂商近,不仅能省运费,还能减少生产延误。
合肥在这一点上,把优势做得很实在。
以蔚来合肥总部为中心,画一个几百公里的圈,里面能找到宁德时代的电池厂、国轩高科的电芯厂,还有做汽车座舱部件的均胜电子。
缺个小零件,15分钟就能送到生产线;要是需要大的部件,当天就能调配到位。
而上海虽然也有汽车产业链,但厂区分布较散。
比如临港的工厂到嘉定的零部件基地,单程就要两小时,光高速费和运输时间成本,一年就得多花几百万。
现在合肥已经聚集了6家整车企业、500多家核心零部件厂商,大众的全球研发中心、康宁的车载玻璃工厂也陆续落户。
蔚来在合肥的第二制造基地里,300台机器人24小时运转,单日产能能突破5000台,每年光人力成本就能省2亿多。
这种“零件围着整车转”的便利,是上海很难给到的。
对车企来说,人才是核心,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工程师,更是稀缺资源。
合肥在留住人才这件事上,做得很接地气。
在上海,一名资深新能源工程师,年薪至少要60万,还不一定能留住人,毕竟上海的房租、生活成本太高。
但在合肥,40万年薪就能招到同水平的工程师,政府还会返还30%的薪资。
合肥还在蔚来总部附近建了“工程师社区”,三室两厅的房子月租只要2000元,楼下就是幼儿园,孩子上学不用愁。
甚至把户口办理窗口搬进了蔚来食堂,工程师午休时间就能办好落户手续。
上海的落户政策大家都知道,积分要求高,想拿到户口得等好几年。
相比之下,合肥的人才政策更实在,博士直接给500万安家费,研发费用还能多抵扣税费,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净流入涨了215%。
对工程师来说,在合肥既能安心搞研发,又能顾好家,这样的环境自然留得住人。
企业办事最怕审批慢,合肥的行政效率,让蔚来少走了很多弯路。
当年蔚来要建研发中心,合肥承诺“一天内完成所有审批盖章”,从土地平整到厂房封顶,只用了8个月。
就连配套的充换电站,都和办公楼同步建成启用,一点不耽误使用。
上海因为产业类型多,审批流程相对复杂,一个项目从申请到落地,往往要比合肥多花几个月。
更重要的是,合肥把新能源汽车当成“城市名片”来打造,明确2035年要把经开区建成全球新能源核心板块,这种发展方向和蔚来的长期规划完全契合。
蔚来选合肥,不是选了最“有名”的城市,而是选了最“合拍”的伙伴。
觉得这篇内容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份双向奔赴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