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借同事整个暑假?职场人情债的边界该画在哪儿

夏日的热浪翻滚而至,办公室里的空调也吹不散李婷心头的纠结。她新买的电动车钥匙还带着体温,后排同事王姐的笑脸就凑了过来:“你这车暑假借我使使?周一到五归我,周末还你。我家那辆给闺女打工用了。”见李婷没接话,王姐又补了句:“反正你家有汽车嘛,上班走路也就十分钟!”

这事儿听着耳熟不?同事借车本不稀奇,可张嘴就要借足两个月,把私人交通工具当成共享单车,难免让人心里打鼓。修车师傅老赵说得直白:“电动车看着皮实,磕了碰了都是钱!外壳划道口子,转手价能从4500跌到700,你说亏不亏?”更扎心的是那句老话——两样东西男人不借,一是妻子,二是爱车,如今怕是要加上“职场人的电动车”了。

电动车借同事整个暑假?职场人情债的边界该画在哪儿-有驾

借车看似小事,背后却藏着三重风险第一脚油门踩下去,可能踩进责任泥潭。汽车之家明确提醒:电动车违章,罚单全算车主头上;要是借车人技术不过关撞了人,更可能牵连车主信用记录。第二重麻烦在人情债利滚利。今天借车,明天可能就得“顺路”陪办事,久而久之连私人时间都被默认征用。第三重更隐蔽——借出去的是便利,收回来的可能是关系裂痕。真遇上电池损耗、轮胎磨损,难道要同事赔?某网友吐槽的经历很典型:借车时说“用坏了包修”,真还车时对方却装傻充愣:“这点划痕原来就有吧?”

有人嘀咕:这么计较,职场上还怎么混? 其实高情商拒绝不等于撕破脸。行政部小陈有招妙棋——当同事又来借充电器,他笑着递过协议单:“签个字就行,按公司流程走!”对方立马讪笑改口“算了算了”。还有更轻巧的推托术:给后座绑个大包裹,无奈摊手“车况不稳只能单人骑”;或是直接亮出手机:“瞧,老公发飙了,说再外借要跟我急”。这些法子既留了情面,又划清了边界。

说到底,职场关系的温度不靠借车加油升温。真有急难,雪中送炭是情分;但把同事当免费车行,未免强人所难。某企业高管说得在理:“私人交通工具、私人空间、私人资源,这三样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当王姐们理所当然地伸手时,或许该想想:真朋友会让人陷入“借车伤自己,不借伤感情”的两难吗?

车轱辘转得再快,也绕不开人情世故的弯道。下次再遇借车请求,不妨拍拍座椅笑笑:“这宝贝跟我儿子似的,实在舍不得离家两月。走!我帮你查查共享单车优惠券?”毕竟职场边界清晰了,情谊才能跑得更稳当。

(你有过被同事长期借物的经历吗?评论区聊聊你的应对妙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