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

47490辆车要召回,这不是什么小数目。要说小鹏这回能把头埋进沙子里装没事,恐怕也装不下去了。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估计也是:“车还能不能买?车企还能不能信?”但问题其实很简单:出现问题不可怕,车企是怎么面对问题的,才真正让人心里有数。

咱理一理逻辑,车主在用车过程中,频繁遇到方向盘助力问题,甚至有高速行驶中突然失灵的案例。你说是不是挺吓人的?哪怕你是老司机,真高速上方向盘锁死,你还开啥车?开棺材板还差不多。这事要不是舆论发酵,小鹏本来打什么算盘,是不是都打算等舆论过气就过去了?可惜,车主们不是吃素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不是吃素的,一查到底——这波舆论给力,又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维权战。

那小鹏这回反应过来,宣布召回,看上去像是低头认错,可大家真买账吗?我觉得,这得往深里再问几个问题。

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有驾

一,问题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车主回访,媒体曝光,说是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致使方向盘总是闹“驴脾气”,轻则亮灯,重则助力失灵。我们经常听说国产新能源喜欢玩噱头、上功能,但基本盘的品质关,往往就卡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件上。试问一下,小鹏不是科技公司吗,不是鼓吹自动驾驶吗?技术浪不浪咱先不说,就这拧螺丝的事情,搞不稳,谁还敢往你身上贴“创新”两个字?核心安全问题上翻车,再高的智能化也白瞎了。

二,出了问题小鹏怎么处理?

这得说到小鹏让人最糟心的一点。好多车主出了问题,售后先是偷偷“打胶”,然后让你签个保密协议,好像你一吐槽,他们就得身败名裂似的。甚至有媒体说,小鹏还投诉报道要求删除——你这一波遮遮掩掩,可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个造车的,出问题了如实招来改正,没人会真揪着不放;但你这一副“捂盖子”的架势,反而说明你的底气并不足,甚至怕查一查再翻出更大的事。这种小学班干部型的遮掩心态,是最让人反感的之一。

有车主说,换零件还得“按闹分配”,谁厉害谁先换,零件还短缺。你说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透明公开、全力解决吗?可是现实里,有的人换了新的,有的等半天没动静,还有人怀疑收到的是返修件。车主维权群都快五百人了,你还能不当回事?你要真不管,那就是明摆着把车主的命不当命。

三,这次召回说明什么?

仔细一想,这次召回更像“被动应战”。不是你车企自己主动讲“我们产品有隐患,必须保护用户”,而是让央媒批评、网友起诉,舆论一浪高过一浪,才不得不低头。这样的召回,含金量打了折扣。它说明什么?说明国内造车新势力在管理、质量和危机应对上,还差得很远。不是每回都能靠舆论倒逼出改正的勇气,要真有天哪家车企出大事、被媒体没盯上,是不是所有人就活该自认倒霉?这不是该有的行业标准。

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有驾
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有驾

大家别觉得召回是“正常操作”。国外早就有车企因为质量问题大规模召回,我们一看:“哟,品牌责任心真强!”可别忘了,人家召回是靠制度,是靠对质量的敬畏,是品牌声誉的根基,而不是靠媒体追着吼出来的。咱们国内新能源这几年招牌挺响,这一捅马蜂窝,修修补补地把问题堆积在后面,对用户讲了哪个真心话?

四,信任还能修复吗?

召回肯定得给小鹏点赞,这是及时止损的动作,总比拖着不管的强。可修车容易,修信任就难了。你想想,一件衣服洗坏了,商家再给你洗一遍,新衣服还是那件新衣服吗?公众信任也是一样,第一次失误大家也许能原谅,但再来一次,谁还信你?

小鹏车型本来在市场就压力山大,这回一召回,等于不光赔钱,还把信誉砸了。未来消费者买车,你让人家怎么选,掏几十万玩心跳?你就得承认,信任修复起来比换个零件难多了。如何让用户重新相信你,这是个根本难题。

你看现在,新能源行业卷得不行,什么大模型、智能驾驶、三电创新,月月都有新段子。可谁还在踏踏实实打磨汽车这项老本行呢?转向助力也好,刹车系统也罢,这些基础机械安全,那是一辆车的灵魂。用户花钱买的不只是体验,更是坐在车里心安理得。要是你老让他心惊肉跳,那车再智能也没人捧场。

五,企业到底该怎么改?

我一直觉得,企业面对问题最要紧的是态度。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承认。有的企业总觉得,一旦承认问题,就天下大乱,好像品牌比人命还重要。实际上,真正的危机恰恰在于你总是装糊涂、搞阴招。消费者最怕的不是你偶尔翻车,而是你每次都把锅往下压。时间久了,谁还敢信你?

在这方面,车企得学会“敢于自黑”。别光想着怎么遮羞,起码你得让用户感受到:我们重视你、尊重你,哪怕你来骂我,我也迎着骂声修车。这种态度,才有点真正的责任心,也是多少年企业良心的体现。对用户坦诚,你的品牌才立得住,哪怕遇大风大浪,最后舔伤口的也是你的铁杆粉。反过来看,你用花拳绣腿打马虎眼,那点好感、信任、希望,消耗得比召回的成本更快。

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有驾

六,整个行业该怎么进步?

中国新能源这十年走得够快,诞生了一大批明星车企。但造车不是造新闻,核心零部件稳定性和品控,是成败的底线。有条件讲创新是好的,但打地基的活不能省。我们每个普通消费者,都在为成为被坑的倒霉蛋排队,这种不确定性,本就不该是“创新”的代价。未来,行业得学会把用户的生命安全当回事,好话难听话道歉话,该讲就得讲出来。

你说,咱要不要对小鹏抱希望?我觉得,“信任”这种事儿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你真有改变,每次出错都知耻而后勇,时间会替你证明。但倘若只是嘴上道歉,手下遮挡,那这颗钉子回头还得冒出来。

小鹏召回四万多车,方向盘失灵频发,售后处理引争议-有驾

最后扪心自问——你要敢开自己家人坐的小鹏P7+高速吗?要是你都不敢,还指望用户怎么信你?厂家的道歉不能只是一句“召回”,更要有直面问题的决心和修复信任的诚意。

用户信任,不是召回几万台车的账面数字,而是这家企业真有没有把每个司空见惯的小瑕疵,都当做可能一夜毁掉口碑的地雷。希望小鹏这回“惊魂”之后,能学上一课,别光记住“召回”带来的阵痛,更要有点痛定思痛之后的觉悟。这样下回,才不至于再让老百姓在高速上,和命悬一线的方向盘硬碰硬。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