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会公布了7月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数据,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222.1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0.8%。具体到厂商方面,也呈现出了同样的趋势。
比亚迪虽然以月销341030辆的成绩依然大幅领先于排在第二的吉利汽车,但9.7%的显著环比跌幅,让这份荣耀略显沉重。值得一提的是除吉利汽车环比增长0.7%之外,排在7月销量榜前十的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降。
合资车企面临的压力更大,在7月销量TOP10中只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三家主流合资品牌上榜,但它们的环比降幅也刚好排在了前三位,分别是-34.1%、-14.2%、-24.3%。
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7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已达53.2%,较2024年7月提升近5个百分点。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显然,电动化转型缓慢依然是影响合资品牌销量的重要因素。
当然,7月是传统的车市淡季,车企这个时候也会进入高温假设备修整期,并主动调整产能,从而影响交付节奏。
另外,在经历上半年政策刺激和促销带来的需求集中释放后,7月各地购车补贴几乎处于暂停状态。而根据相关报道,下一轮补贴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其中重庆已明确起草第二阶段方案,广东等多地也在酝酿差异化补贴。在补贴的空档期,消费者观望情绪也在这个时候被进一步放大,部分潜在购车者期待更大幅度优惠,持币待购心态浓厚。
然而,环比的回调绝非市场失速的信号。在同比维度上,除上汽大众、特斯拉、一汽丰田小幅下滑外,其余品牌均保持正增长。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1.8%、57.7%和41.6%,这有力印证了车市内生增长动力的持续性与结构性机会的存在。
红点观察
7月车市如同微妙的晴雨表,环比数字提示着淡季的客观规律与转型阵痛,尤其为合资品牌敲响警钟。而同比的稳健增长则表明市场基本盘的稳固与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强势。当政策暖风有望再度吹拂,市场复苏的弹性值得期待。不过对合资品牌而言,唯有加速驶入电动化快车道,才可能真正逆转当前困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