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九个月用车,冬天空调罢工,夏天制冷掉链子

新能源车风头正劲,这事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哪天马路上要是看不到一辆新能源,八成还以为走错了年代,但风口浪尖上的新玩意儿究竟香不香,真相还得靠“老司机”出来现身说法才有说服力,你看,有人憋了九个月,拿小鹏P7+实打实跑了两万公里,眉头一皱,心里就剩下俩字:闹心。

小鹏P7+九个月用车,冬天空调罢工,夏天制冷掉链子-有驾

咋回事?刚买新车,本来想着智能车省心,结果日子一久,这“省心”俩字就变成了省电池、心脏承受力。电动车最常丢人的“跳电”,居然上来就给安排上了,找客服,人家说:没事儿,正常的,都是这样。正常?买车不是买个闹心的玩意儿,是拿来用的。那行,咱就信你一次。可没过两天,新毛病又登场,行车录像瘪了。捯饬半天,最后靠换U盘,凑合修修就算完事儿。讲真,手机坏点还能重启,车上这些玩意儿一崩溃,十有八九都能绑架你的出行体验,花钱买个“AI盲盒”,这乐趣真是意料之外。

说冬天的故事,真不是小题大做。到了隆冬,北方一个冷风飕飕的夜晚,本来快快乐乐开上新车,空调一开,意外来得猝不及防:它——不制热!冻成狗不说,售后还得排长队,售后的哥们研究半天也查不出来个所以然。厂家这回有招了,那就是啥也不动,配件没货,硬生生让车主拿身体熬冬天。两个月啊,都能见证一次春运了。

小鹏P7+九个月用车,冬天空调罢工,夏天制冷掉链子-有驾

眼看小雪变大雨,夏天如约而至,本想着苦尽甘来,谁成想,这空调这回连制冷都不敢了。好家伙,吃瓜群众一查,全网大规模投诉,说什么电磁阀卡住。终于,官方下场通告,是意识到事情“玩脱”了。可五个月的等待,也够新手用户重新思考人生。你说,这种处理速度,让谁还能“真香定律”喊得出口?

但凡搭过小鹏P7+的朋友都明白,可别只盯着高科技屏幕傻乐,地上那座椅才是真考验。座椅塌陷,屁股底下跟垫了个破弹簧似的,说疼也不是,说硌也不是,这坐感怎么说呢,比老家那破沙发还刺激点儿。你找厂家,人家耸耸肩,那是正常消耗,敢情我不是买了高级座椅,是交了个入门体验。

古灵精怪的小P语音,你跟它喊半天,有时候它死活装聋作哑。厂家倒是坦诚,说不能解决,那就等下次OTA更新吧。你这要在高速路上语音控制一下啥,万一它假装听不见,这体验,是不是有点惊心动魄?

有些毛病,你在群聊里一提,大家都能集体点头。譬如那悬架噪音,底盘摇晃,开的跟船一样飘,别人开车是过湾,你这属于“过海”。有些说豪车要“路感”,可小鹏这是直接给了你“路音”,不用开窗都能听个清楚明白。

网上前阵还爆过一个让人睡不着觉的新闻,说转向机有隐患。有车主遇到方向盘突然锁死的情况,可你真去找厂家问,还能被一句“无故障不召回”挡回去。你说令人闹心不闹心?安全这事儿,怎么可能拿来开玩笑。

不止这些,前杠突然出现裂缝,崩出一口子,也不知道哪里惹来的灾。4S店检测说“天灾”,不是车主的问题,可更换?那想都别想。活生生看着小口变大口,任由风吹雨打,厂家你说一句补偿都没有,难怪车友圈一片哀嚎。

小问题连成串,像杯架断爪子,这还真不算啥大故障,问题是就这个小卡扣,喝水都得提心吊胆。一扭头,网友晒图:前挡风花屏,马赛克级别的花,每天开车都跟开盲盒一样,有没有意外看天意。可客服有招,直接说是设计问题,不归售后,讲真这逻辑,让人想到电视剧里的推诿场面。

修修补补何时了?这九个月开下来,小鹏P7+的体验总结,就是“修车成习惯”。每次有问题想预约维修,都被排到半个月以后。厂家是什么态度?那就是反正你买了,问题在他们嘴里都能变正常,就是一句道歉都没有。一回生二回熟,问题多了都能练出佛性,但佛子也有烦躁那一天。

说到这里,难免有人会问,小鹏P7+这些毛病是不是个例?恰恰相反,在网络社区里随便溜达一圈,大伙儿几乎都踩过类似的坑,最多就是“谁先中招,谁倒霉”。你说质量问题到底大不大?厂家的标准可能是“还能跑,能呼吸就不算生病”,但用户要的是省心省力,而不是处处被唱“安慰剂”。

其实新能源车圈子的鄙视链,肉眼可见地在变化,从一开始的“智能不够人机交互”,到后来“装配品控才是老大”,车厂被追着打的永远是售后和服务。传统燃油车的问题暴露周期长,可电车玩的是智能化即时反馈,毛病蹦得比抖音梗还快,这谁受得了?

不可否认,小鹏P7+当初靠科技范儿、智能座舱吸引了不少粉丝,特斯拉不买,可国产新能源得先试试水。可实际体验下来,不少人都说:买新能源,脑子要清醒,买之前看配置,买之后拼运气。谁也不是没见过冰箱彩电大沙发,但谁能想到买个车,拼的是小电器的可靠率。

当然,有人还会抬杠,说燃油车没毛病么?这咱得实话实说:油车坏起来也是要命,不过好歹大毛病少,厂家处理还算有规矩。新能源车玩法是新,但新东西也得经得住折腾不是?一两年之内出的问题,厂家拖拖拉拉没售后担当,用户要不心态炸裂才怪。

有网友甚至调侃,新能源车跑得快,不是因为动力强,而是用户一着急想赶紧去修。其实作为消费者,咱能理解一点技术成长的阵痛,但消费者可没“当小白鼠”的义务。咱花三四十万买的是工具,不是天天惦记明天啥又坏的新型乐趣。你说智能汽车敢不敢保证最起码的产品稳定性?要堂堂正正地公开道歉和补偿,别再玩那一套“自来水洗地”群体安抚术了。

回头看,小鹏P7+九个月来的用户体验日记,就是一本活脱脱的“用车避坑指南”。谁都梦想着车子开出去倍有面儿,回头成修车小能手,这梦想太讽刺。有人说新能源行业还不成熟,大家都要多点包容心,一个产品能不能算“成熟品”,不是吹出来的,全靠用户用脚投票。

小鹏P7+九个月用车,冬天空调罢工,夏天制冷掉链子-有驾

但现今的车市,品牌想长久,不会只靠吹牛皮,用户的心早就炼成了火眼金睛。谁定价虚高,谁售后躲猫猫,社交平台上一搜全都原形毕露。短板传得越快,口碑败得越狠。真要把电动车当主力,盼的不是智能语音解闷,而是关键时刻有底气的安全和稳定,毕竟咱买的是交通工具,不是大型情绪体验馆。

你说,新能源成为主流是真的潮流趋势吗?答案毋庸置疑,但这个圈也得落实到每一个卖出去的“试验品”用户身上。他们是车企最大的试金石,也是最狠的意见领袖,谁敢忽视他们,迟早被市场“请出去”。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你要是花五六十万去买个天天进修理厂体验新科技的“优惠”,你作何感想?大家怎么看待这种花钱买毛病的体验?你愿意再信一次“智能未来”吗?欢迎留言一起吐槽,说说你对当下新能源车的真心话。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