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一款车充电17分钟就能跑一千多公里吗?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设定,而是真实存在的技术突破。最近朋友圈被一辆叫星纪元ES增程版的新车刷屏了,预售价格从16.28万起,直接把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门槛拽到了新低。不过价格再香,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到底有没有真本事——续航是不是吹牛?配置够不够良心?开起来会不会像某些新能源车一样“傻快”?
先来说个真实的故事。上个月有108个汽车经销商从全国各地出发,开着这车搞了场马拉松式直播测试。哈尔滨的老张、重庆的小李、昆明的王师傅,这些常年跟车打交道的人,愣是用满油满电的状态把车开出了1401公里。最夸张的是,有人从安徽一路干到黑龙江,2076公里愣是没进加油站。你可能觉得这是特殊路况下的极限操作,但人家测试时全程开空调、用智能驾驶,甚至在最耗电的高速上飙到了120km/h。
价格一出手,老牌车企都慌了
16.28万起的价格一公布,隔壁比亚迪汉DM-i的车主群直接炸了锅。要知道这车轴距3米,比汉DM-i还多出80mm,后排翘个二郎腿完全没压力。更绝的是入门版就标配了54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方向盘加热和座椅通风这些配置,放在其他品牌至少得加价两三万。有网友调侃:“奇瑞这是要把理工男的较真劲儿全用在卷价格上了吧?”
加油充电都省心,续航焦虑被彻底碾碎
真正让人心动的还是它的续航能力。255公里纯电续航意味着什么?上班族每天通勤50公里的话,一周充一次电就够用。要是临时想跑个长途,油箱加满92号汽油,CLTC综合续航直接拉到1645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单程不加油。实测中有人从海南环岛跑到重庆,全程2521公里只加了两次油,算下来每公里油费不到3毛钱。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它的1.5T增程器热效率做到了44.5%,相当于每升油能发3.7度电。对比某些插混车跑高速时发动机“干吼不走”的尴尬,这车在120km/h巡航时,车内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细微声响。充电速度更是夸张,吃碗泡面的功夫就能从20%充到80%,服务区上个厕所的间隙,续航又能多100公里。
智能配置堆到天花板,新手秒变老司机
坐进车里,15.6英寸的中控屏比我家平板电脑还大,关键是操作起来跟手机一样顺滑。副驾驶的“零重力座椅”能18向调节,腿托一打开,女朋友直接说:“以后长途旅行别叫醒我。”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智能驾驶——激光雷达+30个传感器,遇到乡间小路突然窜出来的三轮车,系统比人反应还快。有个新手朋友试驾时,在菜市场门口成功完成了自动泊车,围观大爷直呼:“现在小年轻停车比我们老司机还溜!”
开起来不像新能源的“另类选手”
本以为电车加速猛是基操,但这车开起来居然有点燃油车的“脾气”。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过减速带时稳稳当当,四驱版4.6秒破百的推背感,配上模拟声浪,恍惚间有种开性能车的错觉。上个月在哈尔滨冰雪路面测试时,雪豹四驱系统让轮胎像猫爪一样牢牢抓地,同行的汉DM-i还在打滑,这车已经潇洒地冲出去了。
卷王背后的生存智慧
可能有人会问:配置这么顶,价格这么狠,车企不亏吗?其实看看星纪元ES纯电版之前的销量就懂了——去年月均三位数的成绩,逼得奇瑞必须出奇招。这次增程版直接把激光雷达、8295芯片这些30万级配置下放,甚至承诺智驾功能终身免费升级,摆明了要跟市场死磕到底。
说到底,16万的价格能买到3米轴距、激光雷达、四驱性能加上超长续航,放在三年前根本不敢想。有车主算过账:如果每年跑2万公里,这车比同级燃油车能省下1.5万油费,五年下来差价够再买辆宏光MINI了。难怪预售开启两小时订单就破万,有人直接说:“这不是在买车,是在抢未来十年的出行自由。”
试驾完这车,我忽然理解为什么经销商敢直播挑战2000公里续航了——当技术突破撞上诚意定价,市场的反应永远比PPT更有说服力。或许明年再看新能源市场,16万级的天花板,就要被这匹黑马重新定义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