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世同堂:我和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一起干了件大事!

6月28日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京华号”破壁而出

标志着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

顺利贯通

小新第一时间为您报道现场盛况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采访“基建狂魔”建设者的过程中

小新听到一个传承了四代的

盾构“司机”团队的故事

为了中国盾构事业的科技自立自强

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专注和接力

上演了最励志的央企“四世同堂”

今天,有请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央企人

将这段故事娓娓道来


图片


我叫王虎然

今年25岁

我是一名盾构机“司机”

也是中国第四代盾构机长

我的座驾是一台价值数亿的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京华号


图片

王虎然操控“京华号”盾构机


我的工作环境

最深位于北京75米的地下

我的工作内容

就是驾驶“京华号”

修建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


图片


要想让这台16米级的盾构机

在7.4公里的距离内

下穿55处风险源
这其中包含亚洲最大的

城市地下交通综合枢纽

人口密集的商业区

京哈铁路等重点线路

繁忙的地铁6号线


把这段六环路“藏”到地下

无异于用“擀面杖”绣花

放眼整个中国

也没有人干过这件事


图片


就这样,我驾驶着盾构机

在北京地下潜行了2年多

虽然我的驾驶时速只有2米出头

但我的师傅和我说

放在过去

那也算“风驰电掣”了


↓右边这位

是我的师傅孙长松


图片

孙长松在指导王虎然操作盾构机


他是中国第三代盾构机长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

改造工程盾构经理

看着他沧桑的脸庞

谁能想到他是94年的😜

但他已经是8年的老司机了


他不仅当过盾构机长

还亲自参与了“京华号”盾构机的研发

可以说,这条隧道、这台设备

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师傅说

从他这一代开始

我们的盾构制造和施工技术

就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了


这可不是在吹牛

因为这是我师傅的师傅说的


图片

孙旭涛、孙长松、王虎然检查盾构机工作情况


↑中间这位

就是我师傅的师傅——孙旭涛

他是中国第二代盾构机长

也是我们的项目负责人

他见证和参与了盾构技术

从国外引进到国产的全过程


他到底有多牛呢

作为一名穿江越河的“金牌司机”

他参建的苏通GIL综合管廊

让1000千伏的高压电洞穿长江

曾经在长江下面78米深处

创造了日均掘进14米

月均417米的世界纪录

(虽然这个纪录已经被我打破了图片


图片

万里长江第一廊——苏通GIL综合电力管廊


世界纪录的创造

离不开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

中国第一代盾构机长——陈鹏

就是图上右边这位↓


图片

陈鹏(右)和他的师傅老铁道兵周先民(左)在东六环项目


他可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传奇人物

他从零开始

不仅完成了中国盾构“四穿长江”的壮举

还带领我们谱写

中国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神话


你说巧不巧

我们四代机长就这样相聚北京

干了一条中国超牛的超大盾构隧道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隧道——

我国最长的盾构高速公路隧道


穿越机视角看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


那么,它到底有多牛呢?

这就要从我遇到的一个个难题说起


第一个难题

国产最大盾构机的研发制造


为了能够更好驾驶盾构机

了解技术参数和施工原理

刚刚毕业的我被派驻参与

中国最大盾构机“京华号”的制造

但也十分茫然忐忑


“如何驾驶盾构机?

关键参数是什么?

核心技术在哪里?”

我的师傅孙长松

凭借着丰富的施工经验

分享海量的施工数据和操作细节

解决我的困惑


图片


随着16米高盾构机的逐渐成型

我也对这个庞然大物的

参数和细节了如指掌

这让我有了信心:

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碍我!


第二个难题

驾驶盾构机穿越55个风险源


随着“京华号”入地始发

我从造盾构机的人

成为开盾构机的人

面对最深75米的超大、超长、超敏感隧道

我才发现困难像山一样多

却无法像山那样简单攀登


我师傅的师傅孙旭涛

分享了他在长江之下

克服78米深水难题的丰富经验

毫无保留地指导我穿越要点


在他的指导下

我成功穿越了北京东六环

铁路、河流、地铁等55处风险源

安全跨过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


第三个难题

从自我怀疑到超越自我


如果说这些都是有形的困难

那么无形的心理压力

才是考验一个盾构机长的硬性指标


要正式成为这辆“豪车司机”

就要独当一面

处理上万个技术参数

独自统筹隧道内的施工管理

我还这么年轻,难免产生自我怀疑


图片


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陈鹏

用他的故事

帮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当年他们建设南京长江隧道

是从“零”开始接触大盾构的

可没有什么师傅

有的更多是技术封锁和心酸


抱着争气的决心

陈鹏这代人从拧螺丝维修开始学

慢慢掌握要领

“啃碎”了技术封锁的壁垒

突破了常压换刀等核心技术

在北京东六环首创的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创造16米级盾构月掘进542米的世界纪录

我们终于把核心技术

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陈鹏师傅对我说

当年他们破除的是

“外国人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今天我要做到的是

我的前辈行,我一定更行!


第四个难题

从徒弟变成师傅


师傅们的故事激励着我

精神指引着我

帮助我克服了一个个难题

如今我也成为了“师傅”

有了自己的00后徒弟

要让这份传承延续下去

创造更多的辉煌


王虎然和他的徒弟与京剧演员演唱《粉墨人生》


图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京华号”的京剧脸谱

正是央企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们

向着自立自强目标扎实迈进的生动缩影


图片


———— / END /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图片图片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中国铁建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