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曾是我心中的佼佼者,与百度平分秋色,如今却让人扼腕叹息,仿佛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昔日的高德地图,打开迅速,界面设计令人舒心,定位精准,导航人性化。每当看到他人使用百度或腾讯地图时,我总会疑惑他们为何不选择高德。我总是向他们推荐高德地图的特色功能和优越体验,引导他们发现其真正的价值。
然而,如今的高德地图却已今非昔比。有时发现部分地区的道路信息尚未更新,甚至导航会指引至已废弃的道路。虽然其也在不断尝试推出新颖的功能,如无需语音导航、实时路况以及商场内部导航等,但用户体验却大不如前。与此同时,我也体验到了百度地图、奥维地图等其他地图软件的某些优势。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我仍会首选高德,但也会结合其他软件使用,并逐渐形成了南方用高德、北方用百度的观念。
如今的高德地图,打开时卡顿现象频发,地图加载缓慢,界面充斥着各种附加功能:打车、优惠券领取、天气特效、团购优惠、打卡等,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塞进去。我不禁要问,高德地图能否回归初心,将定位导航这一核心功能做得更加出色?至少在最近的几个版本中,当我急需导航时,打开高德却常常需要等待许久才能定位成功,而百度地图在这方面却表现稳定。
因工作原因,我有时需前往偏远地区,而现在即使是在南方,高德地图也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有时它仍会指引我走过废弃的路桥,而百度地图却不会;有时明明有新修的道路可走,它却仍让我走旧路,而百度地图却会指引我走新路。自奥维地图被收购后,也开始使用百度的图源。我不禁要问,高德地图的团队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为何会一步步将用户推向竞争对手?
此外,高德打车业务也令人堪忧。它不断通过发放优惠券来抢占市场,但这些优惠券的费用却由司机承担。这导致了一个现象:司机接到订单后不愿接单,甚至在用户附近绕圈以迫使用户取消订单。司机因使用电动车而无太大损失,但用户却因此耽误了正事。这种情况频发,使得用户对于使用高德打车产生了疑虑。
感觉自从高德地图和饿了么等平台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管理团队的操作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除了短暂的高额补贴能够吸引一波流量外,其服务质量却逐渐下滑,亏损也越来越严重。这与阿里巴巴注资后强行介入管理有关,也与管理者想法过多、试图将各种功能都融合进一个地图应用有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