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

领克900,这名头着实响亮。乍一上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看似要一炮而红。但订单井喷就铁定能大卖特卖?这事儿,咱还得浇盆冷水,掰扯掰扯。

领克这牌子,处境颇有些尴尬。靠燃油车发家,现在铆足了劲儿往新能源转型,结果呢?插混车型出一箩筐,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却寥寥无几。领克06、09,销量堪称惨淡,月销破千都成了奢望。07、08稍稍争气,但到了今年3月也显出颓势,一个勉强三千,一个只剩一千多。纯电车型更是让人唏嘘,Z10直接哑火,连续数月销量不足五百。反倒是燃油车领克03一枝独秀,扛起了销量大旗,这情形委实令人玩味。

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有驾

这回领克900横空出世,定位大型插混SUV,起售价三十多万,摆明了要硬刚理想L9、问界M9,甚至还想从理想L8和问界M7碗里抢食。配置单堪称豪华,3.16米的轴距,30寸巨幕,高通骁龙8295芯片加持,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后排娱乐屏,六座布局,后排小桌板、车载冰箱、座椅加热按摩一应俱全,第二排座椅还能实现180度华丽转身,动力也足够劲爆,纯电续航最长可达280公里,零百加速最快仅需4.3秒。粗略一看,产品力没得挑,价格也颇具竞争力。

然而,症结恰恰在于“领克”二字。

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有驾

这就好比,你原本是街头巷尾的平价小馆,突然心血来潮想晋升为米其林三星餐厅,食材是好食材,用料也实在,但食客是否买账,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领克并非一个血统纯正的新能源品牌,这一点至关重要。理想、问界、腾势,从诞生之初就笃定all in新能源,在消费者心目中早已烙下“新能源高端品牌”的印记。领克呢?消费者脑海中浮现的,或许依旧是领克03那台操控出色的“钢炮”。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转。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销量颓靡归咎于产品力匮乏时,是否忽视了品牌定位的暧昧不明?领克志在走高端路线,却总给人一种“差口气”的观感。说它足够奢华吧,又欠缺几分极致;说它足够运动吧,又不够纯粹。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使其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难以寻觅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有驾

更令人扼腕的是,诸多消费者压根儿不会将领克与理想、问界、腾势相提并论。在他们的认知里,领克或许仍然只是一个“潮牌”,与奢华、高端这些标签并不沾边。这就像让一个身着潮牌服饰的人出席盛大的晚宴,总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妨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着想一番,花费三四十万购置一台座驾,究竟图的是什么?除了过硬的产品力,更为重要的是品牌所带来的溢价。购入理想、问界,能让你觉得自己是“新贵”,是“科技先锋”。入手领克呢?或许仅仅是觉得“这车挺耐看,配置也挺高”。

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有驾

这种心理层面的落差,才是领克所面临的最大掣肘。

当然,或许有人会辩驳,领克背后有吉利集团鼎力支持,财力雄厚。但问题是,金钱当真能解决所有难题吗?品牌认知,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口碑的累积,绝非靠一掷千金就能一蹴而就的。

领克900订单的井喷,或许仅仅得益于前期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以及限时优惠的诱惑。但最终能转化为实际销量的,又能有多少?这着实难以预料。毕竟,消费者最终掏出真金白银,看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更是对品牌长久的信任与认可。

领克900订单火爆却难销售,品牌认知成最大掣肘-有驾

与寻常认知相悖,订单爆满并不等同于必定能成为爆款。这正如相亲一般,初次见面相谈甚欢,并不意味着就能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中间还隔着漫长的了解、磨合过程,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向领克900泼一盆冷水,并非意在唱衰,而是善意的提醒。领克若想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仅仅倚仗堆砌配置、降低售价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找准自身定位,重塑品牌形象,让消费者由衷地认可你,信赖你。

否则,纵使订单再多,也可能只是镜花水月。这正如烟花一般,纵然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留下的,不过是一地残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