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量产提速,骄成超声等核心供应商迎发展机遇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特斯拉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宣布,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完成设计,计划年底推出原型机,2026年启动规模化量产,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产能规划。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率先受益。骄成超声(688392)作为超声波设备领域龙头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精密焊接和检测环节。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22.35%;归母净利润2363万元,同比激增2152.47%。业绩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领域业务回暖和半导体设备放量。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声波焊接设备已通过特斯拉供应链认证,有望切入Optimus生产线。
传动系统供应商迎来新需求。征和工业(003033)专注链传动系统研发制造,正在重点攻关机器人灵巧手传动技术。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5384万元,同比增长100.09%。公司开发的微型链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特点,完全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需求。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开展联合研发,预计2026年相关产品将实现批量供货。
动力系统配套企业同步受益。绿田机械(605259)在动力机械领域积累深厚,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增长56.3%。公司布局的储能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其高能量密度电池包和高效储能逆变器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稳定动力支持。随着产能释放,公司有望成为机器人动力系统重要供应商。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三个关键转变: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单件生产转向批量制造,从演示功能转向实用场景。特斯拉的规模化量产计划将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快速成熟。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
技术突破方面,第三代Optimus在三大核心领域实现升级:运动控制算法优化,行动流畅度提升40%;感知系统升级,环境识别准确率达到99%;续航能力增强,单次充电工作时间延长至8小时。这些技术进步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市场应用场景逐步清晰。初期将重点布局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B端场景,逐步向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C端领域拓展。特斯拉计划首先在其超级工厂部署Optimus,承担产线巡检、物料搬运等工作,验证实用性能。
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核心零部件,如传感器、减速器等;二是系统集成,包括运动控制、AI算法等;三是整机制造。其中,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和头部客户资源的供应商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风险因素需要关注: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应用场景开发等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投资建议:重点布局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骄成超声,以及在传动系统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征和工业。同时,可关注在动力系统、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配套企业。随着量产进程推进,这些企业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展望未来,在特斯拉示范效应带动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供应链企业凭借制造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有望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获得重要地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相关企业的技术突破和订单获取情况,把握产业化初期的投资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