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传福站上那个发布会的舞台、用一副“我说了算”的语气,轻描淡写地甩出这个数字时——别说合资车,就是我手里的咖啡差点没喷出来。这不是突破,这是碾压,是正儿八经的降维打击。这是在一季度就干到了100万台!什么概念?哪怕合资品牌眼里含着泪,也得承认——比亚迪是真正的车市王者。
你说上汽,上汽哭了。Q1卖了94.5万辆,勉勉强强、摇摇欲坠,还被比亚迪反手一个超车——一脚油门带走它的老大位置,连个后视镜都不带照的。
这事真不是一个车企的尴尬,而是整个合资阵营的集体性焦虑。曾几何时,丰田、本田、大众这些名字,那简直就是国人的梦中情车。但现在你看看,街上新买的车,不插个电都不好意思说是新款;而插电的,八成都挂着一个熟悉的中文名字——BYD、GEELY、CHERY、CHANGAN...合资车们是彻底看懂了:中国的新能源浪潮,它们没赶上车。
你再瞅瞅其他自主品牌,个个儿都不是吃素的:
吉利,94.66万台,含了沃尔沃的“外援”,但就算剔除掉,也是70多万——顶得住!
长安,70.5万辆,沉稳中透着狠劲儿。
奇瑞也争气,62万台,说白了,出口拉满。
长城差点意思,但也有25.68万,关键它还是以SUV为主,也算有稳定阵地。
几个头部自主车企加一起?直接把合资车按在地上摩擦,这不是吹,这是赤裸裸的现实。你说那些合资品牌还笑得出来?笑不出来。根本笑不出来!
有人会说——国补在呢。没错,有补贴。但你说这点补贴能撑几年?关键是,你拿了补贴,造不出好车,照样没人买。比亚迪人家补贴那会也卖不动,问题是补完贴,人家能站起来,现在是补贴退场都不带虚的。你看那汉、海豹、宋、秦……每一款都能打,不止打合资,甚至在一些海外市场也敢跟特斯拉掰掰手腕。
有意思的是,王传福那个“5000亿债务”又被人拎出来了。没错,比亚迪负债高——但那是因为它啥都自己干!电池自己做、电机自己造、芯片也要插一脚,闭环闭得你服气。你说它流氓?那你得先学会怎么流氓得这么高效!
而且——供应商货款周期360天这事,听着确实狠。但就问你一句:能不能接受?人家上下游体系就是这么磨合出来的,真有问题,怎么能从十几年前的小厂子,干到全球新能源汽车老大?这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硬实力把你拍墙上的。
但也别一味捧。工资呢?福利呢?国产车真要走得远,光有销量是不够的。你看那些评论区,农民工老哥一句“我最关心的是饭碗”,直戳要害。是的,市值可以天花板,利润可以爆棚,可员工收入、产业生态要是没跟上,迟早要还债——这可不是数据能糊弄过去的事。
还有人说了,书记们开了我才信。这话听着狠,但确实也是很多人内心的写照。国产车要真正让所有人服气,不止要技术领先、性价比高,更要建立起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感”——让人觉得你开的车,不是试验品,是信得过的交通工具,是中国制造的门面。
但就现阶段来看,合资车真的该释怀了。别再幻想靠一两个新款燃油车就能翻盘,也别总想着靠合资光环糊弄过关——时代真的变了。这不是某一款车的胜利,是整整一代中国汽车人的集体爆发,是市场规律下的优胜劣汰。
你看现在的消费者,精得很。谁还傻傻崇洋媚外?能开得动、跑得快、保养便宜、配置高、关键还好看,那就是首选。不管你叫比亚迪、吉利,还是长安。
别说合资车不行了,是你还没来得及更新世界观——是我们自己的时代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