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盯上奇瑞,特别是新款瑞虎9的谍照。手里还没收到官方的消息,但硬是从朋友圈、行业微信,看了不少泄露的图片。车身侧面写着我是油车TIGGO 9,我在智能辅助驾驶。这句话一听就感觉奇瑞还在坚持燃油车路线,没打算死磕新能源。这也算合理吧,毕竟燃油车的市场存量还很大,没有一句话能一刀解决所有问题。
我还记得有次和修理工聊车,他说:你看的那款瑞虎9,车身设计真让我觉得懒。一天到晚改这个不改那个的,底盘就是那么回事。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这款车底盘拿到我手里拉一拉,估算排水排水都在一米三左右,不算太差,但说真的,开起来那感觉不太平衡,有点搅和。不知道是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还是成本压力导致没怎么改善。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在行驶过程中,辅助驾驶的传感器布置似乎有点拼凑。从现场图来看,前格栅和车顶都贴满了雷达和摄像头,估算至少5个传感器(样本少,估算值)。这让我在想,它们会不会用一种补丁的思路拼合,而没有彻底优化融合方案?开发辅助驾驶系统,就像做菜,好比调料放得得当,别一锅料都倒进去,最后味道整体散了。
说到帮手,奇瑞的测试车一路从城市区到山路弯弯绕绕,越野桥段也没少试。模型公司那套世界模型技术我以为是高端货,实际用在燃油车上,估计得比新能源车多装点,毕竟燃油车电气布局复杂得多。车上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动力链复杂,河流那样分散,线束导线多得看不清;另一个,是成本问题。新能源电池的电子架构像个沙漏,液冷散热、电子整合都集中在一个点,燃油车那复杂的部件布局,要把辅助系统从零变完美不是那么容易。
奇瑞敢在车身上写我在智能辅助驾驶,我倒觉得挺大胆,但也带点豪迈成分。我有个小疑问:他们的辅助驾驶到底能走多远?毕竟,新能源车能做到的,燃油车还得追,成本、空间、技术难题摆在那。
说到这个,我曾经试驾一台老款瑞虎8,当时底盘调校真是令人心烦。那次碰到一段不平整的路段,我明显感觉到车身在晃,有点不稳。有次在高速上,镜头外的声音像咔咔的不同,像是轮胎与地面在较劲。我在想,燃油车改底盘是不是能更好点?能不能考虑把车身高度提高到1730mm,空间变得更宽敞些?但我也知道,这就变成了平衡木上的舞蹈,一不小心就偏了。
还有个问题:隐藏式门把手还没换?国家都出手了,要禁止这种乱七八糟的设计,未来车门可能要变成无声的开门器。换掉这种设计,难不难?我估计还是得看设计师的用心程度。
那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网友留言,说希望奇瑞新车能开到他家乡,这个念头我理解。我们都知道,用户是真的需要实用的东西,而不是看着帅就算。空间宽敞、操作平顺、价格在合理区间,才能让我觉得值得。
奇瑞这次似乎抓住了燃油车智能化的尾巴。你觉得它能成功吗?我并不全信技术就会理所当然——尤其是当那技术还是边试边改的状态时。比如对燃油车底盘改善,我说不定会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或许奇瑞用芯片的批量供货压力,限制了底盘调校的用料?(不确定)
从实际角度算算,假设每公里油耗8L(体感/估算),7元每升,百公里油费约56元。再加上维护折旧、配件,实际每公里成本可能在0.7元上下。这个比起新能源的电费+维护成本,差不多还能接受一点。也就是说,燃油车短期内还没退出舞台,依旧有战场。
一位同事曾笑我:你不是说新能源才是未来嘛,那你怎么还关心燃油的事?我反问:你觉得到底哪个短期突变能让燃油车被踢出场呢?不是我不爱新能源,是我不相信没有油,就没油车的故事就此结束。有个小细节,我还记得某次路上见到一辆老款奔驰S,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那一块表面锈迹斑斑,但车还在跑。也是在想:就算未来都用电,燃油车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这段先按下不表)更别说,燃油车的架构和电子系统还能不能找到突破口?难道是像拼装童车一样,用拼装式的途径,来确保辅助驾驶的面子工程?技术,可不是光追赶就能追到的。
你会不会奇怪:这么多问题,奇瑞真的有底气去突破,然后让燃油车燃出未来?我还没有完全信,毕竟,车企的卖点很多时候都不是切实的功能,而是噱头。但我可以说,一个品牌把我在智能辅助驾驶写得这么坚决,至少表明了他们要这条路走到底的意志。
我对这款瑞虎9的期待,就是看它能在实用与未来感之间找到平衡。车内空间还能不能宽敞点?或者,底盘能不能再稳点?这些细微的问题反而更能决定它实际的火度。
谁知道呢?或许未来那天,随手拾起一片车门板,能看到未来会更好的字样,或者……又会变成旧的被淘汰的笑话。那天高速公路上,我不禁在想:你平时注意车内那块中控屏,可能早已经不再奇怪。这个小小的细节,却暗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