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汽车金属零部件设计制造商海斯坦普在上海车展上亮相,在这场为期十天的行业盛会上,海斯坦普不仅集中展示其技术创新实力,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展现了其在本土化发展和全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能力。集团执行主席Francisco J. Riberas(弗朗西斯科·里贝拉斯)与亚太区首席执行官Antonio López(洛安东)亲临车展现场,再次彰显了海斯坦普对亚洲市场的坚定承诺。
本土化布局加速,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海斯坦普作为西班牙本土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持续加大投入,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研发及人才本土化布局。目前,海斯坦普在全球拥有13个研发中心,其中有2个研发中心位于中国。这两个研发中心已成为当地自主开发产品的核心力量,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解决方案。公司特别注重针对中国市场的加重对EV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不仅助力中国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研发,还支持其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帮助国际品牌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全方位的双向服务。
在人才发展方面,海斯坦普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才的高素质和技术能力,计划继续加大投资,培养本土人才,为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种深度的本土化策略,海斯坦普不仅提升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为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海斯坦普集团执行主席弗朗西斯科·里贝拉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始终是海斯坦普的核心战略市场。我们致力于研发先进技术和独特产品,以满足本地及全球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共同引领电动出行的未来发展。”
应对行业挑战,以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海斯坦普执行主席弗朗西斯科·里贝拉斯表示:“在上海车展上,我们正集中展示汽车领域最新的技术与创新成果。通过我们的持续研发投入,海斯坦普提升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成本和装配时间的同时,成功实现零部件减重而不牺牲安全性,这些突破正推动电动出行新时代的发展。”
海斯坦普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Ges-Gigastamping™ 是一项创新型一体化白车身(BiW)大型部件冲压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多个零件整合为单一部件,在提升安全性能的同时实现整车减重。除大幅缩短生产与装配时间外,更能优化材料使用率。
在底盘系统开发领域,海斯坦普推出了多驱动复合型前副车架。该平台旨在适配多种动力总成,包括内燃机(ICE),插混(PHEV)、纯电(BEV)以及增程式(REEV)电动汽车。这一方法采用单一底架设计,简化了设计过程并减少零部件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海斯坦普又带来了两大创新成果。Highpertube高碰撞性能管梁和其自主研发的电池盒解决方案——Ges-Enubox®。这两项成果也是结合了安全性和轻量化,同时实现出色的成本效益。
面对当前汽车行业的降价趋势和成本压力,海斯坦普明确表示将通过加大新技术研发和采用工业4.0生产模式来优化成本,保持竞争力。公司致力于在生产工厂和生产基地推行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践行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海斯坦普积极响应“3060双碳计划”,从产品设计源头开始考虑ESG设计方案。公司通过使用废料回收和绿色再生能源,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碳等碳排放。在钢材使用方面,海斯坦普采用废钢作为原材料,有效控制了碳排放量。此外,公司还在铝型材和其他复合材料的使用上积极探索循环性物料的应用,以支持去碳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海斯坦普的本土化战略、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使其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和培养本土人才,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海斯坦普将继续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加强与全球客户的合作,以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行业发展,助力全球汽车产业迈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海斯坦普的实践表明,国际企业通过深度本土化和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行业标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有益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