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买车这事吧,跟找对象越来越像了?
小时候我们看爸妈选车,满脑子都是“发动机排量多少”“品牌logo够不够气派”,这就好比相亲那会儿,先问学历工作,再看身高长相,最后才决定要不要见面。
可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一上来就看参数?
“体验优先”,已经成了新一代都市人的择偶(买车)信条。
你说,座椅要是坐着不舒服,再多马力也白搭。
宣传语再动听,不如自己上去摸一摸、试一试,手感顺不顺、空间够不够宽,才是硬通货。
难道现在的消费主力都练成了“体验派”哲学家了?
说到这儿,最近朋友圈刷屏的“陈铭选车”事件就非常有代表性。
陈铭是谁?
不多赘述,反正是高知人设、三胎奶爸、职场达人,属于那种“你觉得他选个车肯定有讲究”的人。
他买车没走寻常路,不是坐在办公室对着参数表自言自语,而是真刀真枪带着粉丝一起去领克门店,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试驾,全程体验,最后才选了领克10 EM-P。
关键不是他买了啥车,而是“先试后信”这事儿,让人忍不住想问:难道我们买车真的只看数据就能满意吗?
说实话,以前大家买车,多少有点“将就”。
参数、价钱、品牌,优先级排得明明白白,体验感这东西经常被忽略。
就像谈恋爱只看学历工资,最后发现不合适,自己还得硬撑着过日子。
陈铭这次选车,直接把“体验”拉到C位。
静态观察,他关注空间设计——4.8m²宽适座舱,还展示了空间利用率高达81%,自己高个子坐进去,头部腿部活动空间充足,没有拥挤感。
前后排座椅均配备电动调节、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不管你是司机还是乘客,都能找到舒服的姿势。
这里插一句,我这种腰椎不太好的社畜,想想就流泪,试问还有什么比“座椅按摩”更治愈的?
到动态试驾那部分,陈铭更是实测了一把。
EM-P智能电混系统,搭配1.5T Evo引擎和DHT Evo混动电驱,动力输出平顺,加速响应及时,操控稳定。
关键来了,两驱能耗、四驱体验,综合续航高达1400km。
说白了,不用担心中途没电,还能享受四驱的驾控体验。
试驾后他说“操控感满足个人需求,续航也不担心”,这评语比绝大部分“官方文案”都有说服力。
另外,配置细节也没被落下。
全系标配四驱系统和激光雷达,搭载Thor芯片,至高配备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29颗高感知硬件、行业领先AI大模型、超强算力储备。
试驾时,陈铭还测试了辅助驾驶功能,发现面对复杂路况时,这些功能响应及时,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这一波实操下来,他才敢拍板,认定这车能满足他作为“三胎奶爸、职场人”的多重需求。
操控感是自己的私心,宽敞空间是给家人的刚需。
说到这,你会不会觉得“体验优先”不是口号,而是硬标准?
我的观点很简单——买车就像谈恋爱,你光看对方朋友圈和身份证,永远体会不到一起吃火锅时的默契和舒服。
参数再漂亮,现实生活却可能是另一回事。
你看陈铭,没有被“宣传语”带节奏,而是让“体验”说话。
这事儿值得点赞,但也让我好奇: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过去那些“只看数据不看感受”的决策,有多少其实都是妥协和将就?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买房、买衣服、甚至跳槽都能“先试后信”,会不会过得更舒服?
当然,我也知道现实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时间去体验,有些人觉得“参数够了、品牌信得过”就能闭眼入。
但话说回来,你敢确保不踩坑吗?
买车是大事,一试未必全懂,但不试肯定后悔。
我自己上一次买车,就因为参数表写着“后排空间宽敞”,结果亲自坐进去才发现膝盖跟前排座椅谈恋爱,分分钟想换车。
再说回领克10 EM-P这车,能让陈铭带着粉丝一起体验,还敢让大家“围观”他的选车全过程,多少说明厂家也有底气。
不是那种“怕你发现猫腻”的遮遮掩掩,反而是“你来试,试到满意再买”,这很考验产品自信。
说白了,体验优先的底气,来自产品本身的实力,不是靠PPT和海报吹出来的。
当然这里也得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别把“体验优先”神化了。
体验优先不是万能药,尤其在消费升级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有些功能你第一遍试觉得新鲜,用久了也难免感到鸡肋。
比如座椅按摩,我坐了一周就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原地打瞌睡。
科技配置再牛,买回家后真用上的,往往只有导航和倒车影像。
所以“体验优先”不是让人盲目跟风,而是让选择更贴合实际需求,避免被“套路式文案”忽悠。
其实这个道理也不难懂,我们都想做自己的生活主理人,而不是让厂家、销售在耳边吹一通就稀里糊涂下单。
能像陈铭那样,带着家人、朋友一起试试、体验下,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刚需”,什么是“营销里的伪需求”。
体验过关再买单,起码对自己负责,也给后面的生活多一点确定感。
说到最后,大家选车时到底该怎么权衡?
你会为了一次深度试驾改变原本的品牌偏好吗?
参数与体验,你更看重哪个?
是不是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避免“将就”甚至“后悔”?
或者说,未来厂家都敢开放全流程体验,咱们是不是能选到真正合适自己的车?
反正我现在买车只信自己的屁股和手感,参数、品牌、价格只是配菜。
你呢?
下次选车,会不会带着全家一起先体验一遍?
到底是“体验优先”更靠谱,还是“参数优先”更省心?
评论区交给你们了,说说你们的真实买车故事,让我们都少点将就,多点顺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