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最近摊上大事了! 新华社都点名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一辆车的“底线”是安全,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配置,关键时刻保命才是王道。 可小鹏这次,似乎让车主们寒了心。
事情是这样的,不少P7+车主反映,车子开着开着,方向盘突然“罢工”,不是助力消失,就是直接锁死,仪表盘上还亮起刺眼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异常”警报。 想象一下,高速路上方向盘突然失灵,那感觉,简直像有人猛拽你方向盘,想想都后怕!
投诉网站上,关于P7+转向问题的投诉也是居高不下,看来这事儿真不简单。 更让人气愤的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小鹏汽车官方客服,得到的回复竟然是:部分2024年生产的车辆,转向机线束插头匹配确实有问题,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故障。
而且,他们早在2025年就升级了零件! 这不就是明摆着承认问题存在吗?但问题来了,这么重要的安全隐患,为啥不光明正大地召回? 车主们反映,小鹏售后偷偷摸摸地打结构胶,或者搞OTA升级,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是怕花钱?有媒体分析,换一个转向机要6000块,6.7万辆P7+全换了,就是4个亿! 小鹏今年上半年已经亏了8.1亿,再亏4个亿,那不是雪上加霜?这背后的算盘,打得也太精明了吧?难道在某些车企眼里,消费者的安全还不如几个亿的报表好看? 话说回来,车企就算再难,也不能拿消费者的安全当儿戏。
这种“成长的代价”,不该让支持你的车主来承担。 现在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在拼价格、拼配置,想活下去确实不容易。
但是,安全是底线,不能碰! 动力能源可以创新,但安全绝对不能打折扣。
这事儿啊,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特斯拉的“幽灵刹车”事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说到底,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该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毕竟,人命关天,不是吗? 话说回来,小鹏汽车这次的“偷偷摸摸”操作,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如果真的存在设计缺陷,就应该坦诚面对,积极召回,而不是试图掩盖或者用一些小手段来蒙混过关。
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更会让消费者失去信任。 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小鹏汽车这次能够侥幸逃脱,那么其他车企会不会也效仿这种做法?到时候,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监管部门又该如何应对?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车企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回来,小鹏汽车最终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继续掩盖,还是会坦诚面对?这不仅关系到小鹏汽车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件事,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大家觉得,小鹏汽车应该怎么做,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