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好教练,不只是教人“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道理,我直到前年,才被一个特殊的学员狠狠点醒。老张,沈阳本地人,今年快67了,算是我带过年纪最大的学员之一。他教会我什么是“教学相长”,真是刻骨名心呀。
你第一次学车的场景,是不是有点紧张,手心冒汗?老张刚来时也一样,眼神专注地盯着方向盘,动作生硬得像机械臂。听着我的教学指令,他点头点得敲桌子都能听见。他学得认真,我教得卖力,觉得这杯教练的“茶”稳了。但后来才知道,这事吧,可真没那么简单。
从某天起,我们俩就陷入了“死循环”。老张记住了点位,也听懂了方向,但是车就是不进库,你说怪不怪?十次里头七次出问题,特别惨。我都纳闷了:“莫不是还有我教不会的人?”老张有点急了,他低头半晌,抬起头对我说:“老赵,我眼睛不比年轻人了,反应也不快,死记点位行不通了,可我真想学”脸上的褶子都挤在一起,透着一股子认真的劲儿。
其实当时我心里有点扎刺——七八年的教练生涯,教过多少学员,大家不都这样学的吗?怎么到他这里,就不灵了?还敢质疑我的方法是问题!于是我语气不太好地怼了一句:“老张,不是我教得有问题,是你没使劲儿学!”一说这话,现在想想都想扇自己俩耳光。
你说人家咋办呢?老张没赌气,也没跟我争,他悄么声地自己琢磨起了新法子。你敢信吗,这老哥生生研究出了一套“龟速法”,车速慢到都快停下来,但他能慢慢感受车的走向,找出适合自己的节奏。用他自己的话说,学车这事吧,就是得琢磨出自己的路,你才能走得稳、过得安。
当时我发现他没按我说的点位开时,差点气冒顶。从那以后,我干脆“摆烂”,心想这次考试你挂定了,看你还能嘴硬到啥时候。结果——啧,你猜咋样?人家一把过了,零失误!
害,说句糗的不怕最后全网传开,那天我火辣辣的脸简直跟刚出炉的红烧肉一样。站在考官后头看着老张稳稳当当完成所有动作,我的心情复杂得要死——这可不就狠狠打了我的脸?
从那天起,我开始琢磨,年轻学员和中年学员到底差在哪?其实学车这事不光是一种技能,还是一门学问。以往我教的方法,对年轻人适用,没错,套路清楚,效率高。但老张这种情况,你非让人家硬套,未必适合。慢慢来,反而能事半功倍。
从那天起,我的教学思路就彻底变了。遇到年轻学员,我还是用点位法,循规蹈矩。可一看到了年纪有点大的学员,我就特别愿意一起花时间探索他们的节奏。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我开始鼓励大家多问问题,还总拿老张的事例告诉大家:“你们的每一个困惑,可能都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现在我特别爱夸学员。谁能用自己的一套思路,比我教的还好,我准会竖起大拇指,跟大家说:“你看学着点!”
前阵子,老张又来找我,说平时总想和我聊聊。他说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赵教练,有时候人不一定得听所有人的,自己走得通才是最踏实的。”学车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沈阳的路况多复杂,学会了车,也就明白了过日子的窍门。别人能给你方向,但你的路,自己得摸索着走。
这学车的事,没啥统一模版,适合自己的才最得劲。我也算跟老张学了一课,你却不一定要用我的法子来学,好了,先聊到这,不知道你们的学车故事里,有没有什么让自己“顿悟”的瞬间?评论区见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