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终!理想i8“插刀”风波背后,三方道歉真的完了吗
01 让我说,这事儿真挺离谱的。我上个月还帮朋友看过理想i8上市直播。场面很大,官方直接放碰撞测试视频。结果你们也看到了,理想i8撞上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卡车散了架,理想i8完好无损。好家伙,弹幕瞬间就炸锅,网友都问:乘龙卡车质量咋这么不行?
但你让我用修车师傅的眼光瞅,这事儿其实不是产品问题,是话语权的锅。理想汽车本意是想秀安全,但把二手乘龙卡车当壁障,没说明白。中国汽研也没提前解释清楚。你就这样上视频、放在新车发布现场,谁都往“谁质量差”这儿想,东风柳汽等于被莫名插了一刀。我自己当年也遇过,修车厂里,把旧车拆了做实验,外人还以为是官方打脸,结果被喷了两天。舆论这东西,真是比机械还难琢磨。
02 说人话就是,这场“插刀风波”其实三方都有责任。理想汽车最先是没做舆情预判。你测试是为自己安全性,但用别人品牌的车做壁障,尤其又没把二手身份讲明,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东风柳汽自己的脚。当然,理想第一时间没道歉,后来看形势不对,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中国汽研也一样,作为测试单位,信息发布太滞后,最后才补了句“卡车只是壁障,不涉及产品评价”,网友才懵懂过来。
我印象里,前几年极狐、比亚迪方程豹都干过类似测试。新车发布会要么让乘用车横撞大卡,要么夹击小轿车,视觉冲击够足。其实本行都知道,这种测试不是标准GB(像GB 11551之类)里的内容,是车企为博眼球的“花活”。媒体人都懂套路,可普通人只看结果。卡友们对东风柳汽的信任被无端伤害,这锅谁背都不舒服。
03 场景一换就不一样。我们编辑部一小伙给自家卡友看了这段视频,他直接一句: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东风柳汽官微也抓住时机猛发安全海报,暗讽回击理想汽车。舆论互怼,看似热闹,其实对行业创新一点好处没有。最后理想汽车,中国汽研,还得三方一起发声明,公开道歉,倡议行业自律。说白了,怕的是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崩塌。
我自己干了这么多年,见过各种宣传骚操作。比炫外观,更狠的是安全测试“视觉秀”。但当宣传跟现实割裂太悬,就容易变成误导。这里不夸张了,技术该透明的透明,不懂装懂只会出事。
04 很多人没注意,这场插刀风波里,最尴尬的其实是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平时都是标杆角色。这次却因为流程和信息遮掩,错失关键解释机会。正常来讲,检测认证有专业标准,比如国标GB 9743-2024,流程都很严谨。可如果流程外的玩法没说清,结果一出,网络直接带节奏。“卡车质量不行”成了固有印象,连卡友都开始怀疑了。这种外行看热闹,内行就得背锅。检测机构的公信力被舆论这么一搅,都是自找的麻烦。
说句大白话,现在车企都卷宣传,并不是坏事。关键不要踩线,别用别人当垫脚石。安全测试的初衷是保护用户,不是互相伤害。我们编辑部踩过这种坑,车圈底层逻辑永远是:产品安全本身才是王道,炒作只能一时,伤害的是长期信任。
05 那问题来了,车主到底该怎么看这种“品牌大战”?
第一点,不要全信官方宣传。安全测试的画面只能做参考,国家标准才是真凭实据。像GB 9743-2024、GB 11551这些,都是行业底线。花哨测试不在标准里,看看热闹就行了。
第二点,自主品牌互怼,表面热闹,底色还是“行业竞争太激烈”。去年蔚来、极氪也有类似插刀,都是因为宣传过界,最后还得行业自律兜底。
第三点,遇到类似风波,直接看检测机构和企业的官方解释。但凡模糊、含糊其辞,八成背后都有猫腻。
打个比方,这种插刀事件就像新学期开学,班长和课代表抢风头,一不小心拉了后排小同学一起下水,吵到最后老师全体道歉,事儿算是翻篇了。但信任少了,补回来可不是一天两天。
这次理想i8风波,三方道歉算个剧终,但对于车主来说,眼睛得擦亮了。安全,你看标准。品牌,你看态度。其它的,一笑而过就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