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出行高峰期间,新能源车主面临的充电难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0月1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成为公众讨论焦点。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高速服务区现“叫号充电”
国庆假期首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前已排起长队,多个服务区为维持秩序,不得不启动 “叫号充电” 模式,宛如医院挂号或餐厅等位。
9月30日晚7点半,从广州返回湖北的辰女士在湖南官庄服务区准备充电时,发现已有十几位车主在排队。
她拿到49号牌,每辆车充电约需40分钟,最终等待了3小时才充上电,再加上充电本身的1小时,总共耗费4小时才继续上路。
类似情况在京哈高速同样上演。一位回老家的电动车车主称,9月30日晚在京哈高速一服务区,充电桩已开始排队叫号,他排到60多号,近4小时后才充上电。
潮汐痛点,平时闲置假日爆满
高速公路车流的潮汐特征,注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供需间的“拧巴”:日常使用率太低,节假日高峰期又排不上队。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将满负荷工作。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这个8天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小客车日均流量约5650万辆,近九成车辆为自驾出行。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假期日均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5C超充难解假日难题
关注车市的人都知道,近两年上市的电动车普遍能达到500公里甚至600公里以上的综合续航,与许多燃油车满油续航相差不大。
然而,一旦跑长途,尤其是节假日,充电焦虑瞬间爆发。
虽然车企大力宣传5C超充、800V高压平台,称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将电量充到80%,但为何国庆期间车主仍要苦等几小时?
这其实是因为5C超充技术在现实使用中面临不少限制。
目前很多服务区的充电桩最高只支持120千瓦的功率,技术跟不上,导致新款车型5C超充的优势难以发挥。
充电网络建设待加速
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增加了85.3万台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357.9万台。
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超过97%。
但在节假日期间,进出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排队几小时才能充电的现象依然普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
从短期来看,可以采用一些灵活性的手段,如增加可动态调配的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等充电设备,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充电难题。
长远解决方案何在?
随着出行高峰过去,服务区充电情况已有所改善。
湖南多个服务区表示,充电高峰主要出现在9月29日夜间,高峰期曾实施充电至80%的限制措施。
目前车流高峰已过,车主基本可实现“随到随充”,无需长时间等待。
业内专家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节假日充电难问题将更加凸显。
建议新能源车主出行前做好规划,尽量避开高峰时段,或选择目的地附近的充电站提前充电。
韦福雷建议,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需要让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运营吸引资本进入。
一方面运营商可以结合商业服务创新,多元化充电设施的收入来源,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从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补贴,鼓励社会参与提前建设。
写在最后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节假日充电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这个国庆假期的高速充电尴尬,无疑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了个醒:补能体系建设仍需加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