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中的冷思考 126万辆新能源车背后 市场正经历三重变革
7月。中国车市交出答卷。126.2万辆新能源车轰鸣上路。同比增长27.3%。环比微跌5%?不过是盛夏的短暂喘息。渗透率48.7%——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台带电奔跑。而乘用车的世界里,渗透率已冲上54%。真正分水岭。
淡季不淡。这个词被反复咀嚼。传统7月是休眠期。今年却踩下电门。全国乘用车零售182.6万辆。创历史同期新高。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共谋:以旧换新资金第三批69亿元刚下达。免征购置税托底消费。可你真的以为靠补贴就能点燃市场?
纯电,正在杀死增程式
新势力阵营里。一场技术路线的倒戈悄然发生。去年此时。增程和插混还占57%。今年7月?纯电反杀至64%。数据冰冷。选择滚烫:纯电零售同比激增24.5%。增程却暴跌11.4%。小鹏们用66.8%的年度目标完成率证明——续航焦虑?早已是伪命题。
商用车突然爆发。74.9%的同比增幅刺眼。6.7万辆电卡电巴穿梭于港口仓库。政策驱动力在这里具象化:超长期国债资金涌入物流电动化。绿色牌照货车享受路权倾斜。沉默的货运革命。
轿车和SUV占比双降?43.7%对46.3%。别被百分比迷惑。总量膨胀中。MPV正吞噬份额。理想i8、小鹏G7们带着侧滑门杀入家庭市场。三口之家变六口出游。需要更大的电池承载温情。
出口:21.3万辆的黄金时代
同比增长120.4%!每出口两台乘用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比亚迪的船队满载7.8万辆驶向欧洲。奇瑞特斯拉紧随其后。更隐秘的变革在模式转变——CKD散件组装占比攀升。长城20%。比亚迪10%。从卖车到卖产业链。中国标准正在复制。
小型车在海外野蛮生长。A00+A0级占纯电出口43%。去年仅26%。发展中国家的街道上。五菱MINI EV的克隆体呼啸而过。廉价?不。是精准定位。
反内卷的虚与实
价格战降温?17家车企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7月仅17款车型降价。远低于往年。可水面之下。战火转向智驾军备竞赛。
L2级辅助驾驶装车率冲上82.6%。AEB自动刹车成为标配。全速域ACC渗透率逼近60%。技术下放的速度比价格战更残酷:16万以下车型疯狂加装智驾。因为谁都清楚——未来属于软件定义汽车。
政策弹药尚未打光。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刚落地。5万元以上车贷享受财政贴息。广西云南重启置换补贴。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已在路上。消费的齿轮继续转动。
尾声:54%之后的悬念
渗透率过半之后。市场开始分化。合资品牌新能源份额仅6.7%。德系日系的电动化墓碑悄然矗立。
燃油车反扑?崔东树预言:智能座舱和智驾正在燃油车重生。但时间不多了。
126万辆不是终点。是拐点。当补贴退潮、观望情绪泛起。唯有用技术凿开第二增长曲线——就像比亚迪的第五代DM。将亏电油耗压到2.6L。
电光与油影的缠斗中。胜负已分?不。战争刚刚升级。
(数据来源:乘联分会/中汽协 2025年7月统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