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Shark6,2025年6月在澳大利亚卖出2993辆,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中国品牌皮卡,排在皮卡销量榜第四位,仅次于福特Ranger、丰田HiLux和五十铃D-MAX。一个中国皮卡,刚出道就冲进“澳洲皮卡四大天王”行列,你说它是不是“出道即巅峰”?
更惊人的是,比亚迪在澳新车注册量同比暴涨368%,而Shark6正是这股“比亚迪风暴”里的头牌战将。它不是靠低价倾销,也不是靠PPT造车,而是实打实地在皮卡这个硬核战场上,用“插混+纯电”双线出击,撕开了传统巨头的防线。这背后,到底是运气,还是真功夫?
我前段时间在珀斯参加了一场比亚迪的媒体试驾会,重点就是这辆Shark6。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一辆中国皮卡能在澳洲站稳脚跟是存疑的——毕竟这里可是皮卡文化的“圣殿”,Ranger和HiLux就像牛仔裤一样深入人心。但当我真正坐进驾驶舱,踩下电门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车,真的不一样。
外观:硬汉皮囊下藏着“鲨鱼基因”
第一眼看到Shark6,我脑子里蹦出两个字:凶狠。
前脸的设计灵感显然来自鲨鱼——巨大的进气格栅(虽然是装饰性的,毕竟电动车不需要那么多进气)像鲨鱼嘴一样张开,LED大灯组如同鲨鱼的“凶眼”,尤其是日行灯点亮时,像两颗獠牙,寒光凛凛。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存在感”——在澳洲广袤的旷野上,一辆车如果不够“显眼”,很容易被当成背景板。
但别以为它只是个花架子。Shark6的车身线条棱角分明,轮眉宽大,离地间隙达到230mm,接近角和离去角都做了优化,官方说能应付大多数非铺装路面。我在试驾时特意走了一段砂石路,车身姿态稳定,没有明显托底。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33,这在皮卡里算很优秀了——要知道,传统皮卡往往在0.4以上,这意味着更省电、更安静。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电动尾门”设计。传统皮卡后斗都是手动开合,而Shark6支持电动升降,还能通过中控屏或手机APP控制。我试了一下,站在车外点手机,后斗盖缓缓升起,旁边一个开Ranger的老哥探头看:“这玩意儿能遥控?牛啊!”
内饰:把“家”的感觉搬进驾驶舱
坐进Shark6的驾驶舱,我差点忘了这是一辆皮卡。
12.8英寸旋转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DiLink系统流畅度不错,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座椅是Nappa真皮,带通风加热,主驾电动调节有12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NVH控制——电动车天生安静,加上双层隔音玻璃和主动降噪技术,我在高速上开到110km/h,车内对话完全不用提高音量。
有位试驾的澳洲农场主告诉我:“我每天开车要跑200公里,以前开柴油皮卡,耳朵嗡嗡响,到家头昏。这车安静,舒服。”舒适性,正在成为新能源皮卡的“隐形武器”。
储物空间也够用,中控台下方有无线充电板,车门储物格能放下1升装的大水瓶——在澳洲这种干燥地区,水是刚需。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后备箱空间灵活。不过后排坐垫偏短,对大腿长的乘客可能不够支撑,这点不如HiLux。
动力与续航:插混+纯电,双线作战的底气
Shark6提供两种动力:纯电版和插电混动版(DM-i)。这也是它能在澳洲快速打开局面的关键——“双线策略”精准匹配了澳洲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纯电版搭载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350kW,百公里加速4.7秒。你没看错,一辆皮卡,4.7秒破百。我在封闭路段试了一下,电门到底的瞬间,推背感像被猛推一把,后轮抓地力很强,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介入及时,没有打滑。
插混版则更实用。它用的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纯电续航150km(WLTP工况),综合续航超过1000km。这意味着你日常通勤可以纯电行驶,长途出行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一位墨尔本的经销商告诉我:“很多客户买插混版,就是为了‘一车两用’——上班当电车开,周末拖boat(船)去海边。”
关于续航,我特意查了EVC(电动汽车委员会)的数据:2025年6月,Shark6在澳注册量达2993辆,占比亚迪当月总销量的36.7%(来源:FCAI & EVC)。这个数字背后,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
智能化与安全:L2级辅助驾驶不是摆设
Shark6标配L2级辅助驾驶,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辅助、盲点监测等。我在M4高速上试了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能自动进出匝道,变道超车也很果断。
但我要强调:它不是自动驾驶。系统会频繁提醒你“手握方向盘”,一旦松手太久就会退出。有位用户分享:“我爸爸第一次用,吓到了,以为车子自己会开。”我告诉他:“科技是辅助,安全永远在你手上。”
安全配置上,Shark6有8气囊、高强度钢车身、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等。ANC主动降噪和V2L(车辆对外放电)功能也提升了实用性——比如露营时,你可以用它给咖啡机、投影仪供电。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在试驾会上认识了两位真实车主:
Sarah,32岁,建筑项目经理:
“我买Shark6是因为它能拖4.5吨,而且电车 torque(扭矩)大,爬坡轻松。我工地在山区,以前柴油车油耗太高,现在电费便宜多了。”
Mark,55岁,牧场主:
“我试过Ranger和HiLux,最后选了Shark6插混版。柴油贵,电便宜,而且安静,不吓到牲畜。唯一担心的是售后,但现在比亚迪在珀斯开了3家店,放心了。”
对比竞品:谁才是澳洲皮卡之王?
我们拿Shark6和三位“老大哥”比一比(数据来源:FCAI 2025年6月注册数据):
车型 销量(辆) 动力类型 价格区间(澳元) 优势
福特Ranger 6293 柴油/汽油 4.5万-7.5万 可靠性高,改装生态成熟
丰田HiLux 6195 柴油 4.8万-8.0万 耐用,保值率高
五十铃D-MAX 3119 柴油 4.3万-7.2万 性价比高,油耗低
比亚迪Shark6 2993 插混/纯电 5.2万-6.8万 安静、科技感强、使用成本低
看得出来,Shark6的销量已经非常接近D-MAX,价格也处于合理区间。它的核心优势不是“便宜”,而是“新体验”——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环保的动力系统。
当然,它也有短板:品牌认知度不如丰田福特,二手保值率暂无数据,长途 towing(拖拽)的能耗表现还需更多用户验证。
未来趋势:新能源皮卡,才刚刚开始
根据澳洲政策规划,到2030年,新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要达到50%。目前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约12%,机构预测下半年将突破15%(来源:EVC)。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能源皮卡的市场空间巨大。
比亚迪的“插混+纯电”双线策略,恰恰卡在了转型的风口上。它不像特斯拉Cybertruck那样激进,也不像传统车企那样保守,而是用“渐进式创新”赢得市场。
但竞争也在加剧。福特即将推出纯电Ranger,丰田也在研发电动HiLux。未来的战场,不再是“有没有电”,而是“谁更智能、谁更可靠、谁的服务更好”。
结语:鲨鱼出海,规则已变
比亚迪Shark6在澳洲的成功,不是偶然。它用产品力证明:中国品牌不仅能造车,还能造出符合全球市场口味的好车。
它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皮卡”的刻板印象——不再是廉价、粗糙的代名词,而是科技、力量与环保的结合体。
所以,问题来了:
如果你要在澳洲买一辆皮卡,你会选传承多年的柴油猛兽,还是像Shark6这样“出道即巅峰”的新能源新贵?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
对了,试驾时我偷偷问工程师:“Shark6这个名字,是不是真的有人怕它?”
他笑:“不怕,我们就是要让对手感到‘鲨鱼来了’。”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