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攻欧,BBA反扑陷困境

中德电动车对决

2025年的慕尼黑车展,直接变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正面硬刚现场”——这边是中国车企组团出海,一口气来了116家,比亚迪、小鹏、零跑、阿维塔这些品牌都带着新车型和新技术来“刷存在感”;那边是BBA(宝马、奔驰、奥迪)这些欧洲老牌车企也憋着劲要反击,拿出自己的纯电平台和高性能电动车来应对。

不过在这场较量中,中国车企靠着高性价比和实际的技术落地抢了先机,而BBA虽然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表现不错,但因为设计有点“用力过猛”,反而引发了不少争议。至于日系和美系车企,几乎可以说是“躺平”了,整个车展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中德之间的电动车对决”。

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攻欧,BBA反扑陷困境-有驾

零跑汽车出海布局

咱们先来看看中国车企在海外的“进攻姿态”,零跑绝对算得上是最抢眼的“急先锋”了。这次他们带着专门为欧洲市场打造的新车Lafa 5亮相,虽然名字跟法拉利有点“撞车”,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但车子本身的实力是真的杠杠的:基于LEAP 3.5平台打造,入门版用的是132kW电机加56.2度电池,续航能达到515公里;高配版则是160kW电机加67.1度电池,续航直接飙到605公里,而且标配激光雷达,定位直接瞄准欧洲热门的掀背车型,比如ID.3和Cupra Born,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在欧洲复制国内“价格低、配置高”的成功模式。

更有趣的是,零跑还把在国内售价不到10万人民币的B10也带到了欧洲,结果一到欧洲,价格直接飙到29900欧元(约25万人民币),这波操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车企出海的利润空间和对市场的信心。

高端路线全面发力

阿维塔和深蓝这次在“高端路线”上玩得挺猛。阿维塔一口气推出了06、07、11、12四款量产车,还放出了一款概念车叫Vision Xpectra——这车长得真够夸张,长度有5843毫米,没有B柱,对开门设计,大四座布局,还有透明玻璃车顶,科技感直接拉满。不过嘛,夏天暴晒的问题也有人提出来,实用性还是有点争议。

而深蓝就更会整活了,在重庆和慕尼黑同时发布了五款新车,其中最抢眼的当属L06。这车用的是和法拉利296 GTB同款的京西第四代磁流变悬架,能通过磁场快速调节软硬,听起来就很高级。再加上一块3nm的车规级座舱芯片,比现在主流的8295P还要先进。中型车的尺寸,配上200kW的纯电动力,如果真像传闻说的定价在15万左右,那性价比真的可以给欧洲同级车带来不小压力。

小鹏和比亚迪则展示了“全生态”的实力。小鹏带来了P7、G6、X9等量产车型,连飞行汽车和Iron机器人也都搬出来了,当“服务员”来吸引眼球,主打一个智能化场景;比亚迪就更实在了,直接秀出了兆瓦闪充技术,还有海豹06 DM-i等七款车型,把“充电快、续航稳”这个核心卖点直接端到欧洲消费者面前。

现在中国车企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状态了,而是从性价比、智能化到补能生态,全方位地去“包围”市场。

BBA设计成短板

再看看BBA的“防守反击”,技术上确实有点儿突破,但设计上反而成了“绊脚石”。宝马这次终于拿出了一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车——iX3,345kW的功率、800km的WLTP续航,还有800V架构加上400kW的快充功率,三电系统的参数一点都不输给中国品牌。不过问题来了,它那个“伏地魔同款大鼻孔”造型,直接被网友吐槽上了《Top Gear》最丑车榜单,颜值这块儿估计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奔驰就更夸张了,颜值直接翻车。他们的GLC EV虽然有360kW的功率、713km的续航,还有330kW的快充,但前脸那个942像素的“点云”格栅,看起来根本分不清是油车还是电车;更离谱的是AMG GTXX概念车,1340匹马力的轴向磁通电机,300Wh/kg的四元电池,技术参数直接拉满,堪称性能天花板,但外观却被网友调侃像“金鱼汽车”,完全没了奔驰一贯的优雅气质。

中德车企较量

这次车展上,奥迪和大众的表现算是比较稳的。奥迪推出的概念车叫Concept C,走的是“复古+未来”的路线,双座硬顶敞篷的设计挺有味道,车尾的散热孔装饰带点蒸汽朋克的感觉,内饰用的是羊毛织物,看起来很简约。这辆车是基于PPE平台和800V架构打造的,定位在TT和R8之间,至少在外观设计上没怎么引起太大争议。

大众这边呢,推出了ID.Polo(之前叫ID.2all),车身长度4050mm,轴距2600mm,前轮驱动电机功率166kW,比国内的ID.3还要强一点,WLTP续航能达到450公里,价格预计也会更低,目标是欧洲的小型车市场。另外一款ID.CROSS Concept则主打“回归物理按键”,想吸引那些喜欢传统操作方式的用户,但问题是这辆车长度有4161mm,比ID.3还短,却定位成SUV,实用性还得看实际表现。

有意思的是,这次车展上日系和美系车企几乎都没来,只有韩国现代带来了Ioniq Concept THREE概念车。极星5虽然也亮相了,但80多万的价格,简直跟智商税差不多(够买三台小鹏P7)。相比之下,中德车企之间的较量成了这场车展的主角。不过BBA(奔驰、宝马、奥迪)为了快速反击,好像有点慌,设计上没能平衡好技术和审美,反而给中国车企留下了可乘之机。

新能源汽车话语权之争

这次慕尼黑车展,说白了就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老派”和“新势力”之间的一场话语权争夺战。中国车企靠着规模优势、智能技术以及成本控制,把技术上的好处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消费者能看得到、摸得着的“高性价比”;而BBA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虽然技术底子厚,但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怎么在速度和设计美感之间找到平衡,还是有点吃力。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这场“神仙打架”其实挺好的——选择多了,技术也更卷了,最后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买车的人。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中国车企开始有底气走出去,而BBA也在转型中经历阵痛,这说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综合实力”的比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